答好充电桩建设的“民生考题”
长城网特约评论员丁恒情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提升充换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就加快提升充换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更好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助力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资料图。来源:新华社
如何“喂饱”新能源汽车?加大充电桩建设力度无疑是关键。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私家车主选择新能源汽车出行,随之而来的充电桩问题也逐步显现,面临着“私桩不够用、公桩不好用”等问题。不难想象,如果充电桩的配套率跟不上新能源汽车增长速度,新能源汽车不可避免陷入“吃不饱”的尴尬。这样的状况,既不利于扩大电动汽车的推广使用,也给车主带来不少烦恼,啃噬了群众的获得感。如何纾解烦恼?此番国家发展改革委给出的答案是——加快推进居住社区充电设施建设安装。这无疑是雪中送碳之举,回应了公众关切。
加快充电桩建设,溢出效应十分明显。实践表明,投资建设1元充电桩,就可带动7倍多的新能源汽车消费。正因如此,国家在政策层面作出安排部署,按下充电桩建设“快进键”。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随后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多个部门印发相关具体鼓励措施和规范要求。2019年3月,国家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发布通知,明确补贴将从新能源汽车购置环节转向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底,全国各类充电桩保有量达132.2万个。虽然建设速度还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但政策支持力度毋庸置疑。
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居住社区充电桩建设推进相对困难,业主想回家充电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一方面,部分小区停车位不足,或者没有划定固定停车位,无法安装固定充电桩;另一方面,部分小区电力容量总体不足,无法建设符合标准的充电桩。更令人头疼的是,小区新建充电桩需要居委会、物业公司、居民等多方协商,由于各方面利益牵绊,任何一个环节不通过,都无法开展建设。多方因素交织叠加,随车配建充电桩情况并不尽如人意。据充电联盟数据,截至去年6月,约有31.2%的新能源汽车未能随车配建充电桩,其中老旧小区充电桩建设是“老大难”。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指引着工作的导向。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动力保障,充电桩建设连接着民生,关系着新能源汽车能开多远。对此,意见稿明确提出,“完善居住社区充电桩建设推进机制,具备安装条件的,居住社区管理单位和业主委员会不得阻挠用户建桩。”这样的举措,有助于打通充电桩建设“最后一公里”,无疑就是对症下药之举。相信接下来,广泛听取民声、汇聚民意,意见稿必将更能突出针对性和操作性,更加成熟定型。只要各地照方抓药,扎扎实实行动起来,打通充电桩建设路上的梗阻,必然能够答好居住社区建设充电桩的“民生考题”,让我们拭目以待。
原文链接:http://pingan.hebei.com.cn/system/2021/05/24/03009512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