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严进严出”成高校管理常态
其实,早在2018年9月,教育部便印发了《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要求全面整顿本科教育教学秩序,严格过程管理,淘汰“水课”,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严把毕业出口关,坚决取消“清考”制度。各地高校纷纷跟进,推出新规,严格学业考核,“铁腕”整治学风。这意味着大学正在向“严进严出”方向迈进,也为广大在校本科生敲响了警钟。大学生必须加强自律能力,明确学习目标,发挥自主学习能力,刻苦钻研、攻克难题,才能顺利走出校门。
在很多人的观念里,上学求知的体验是“小学辛苦,中学难熬,大学好混”。高考可谓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可千辛万苦过了桥,一旦没了家长老师的督促,个个都如脱笼之鸟。相比中学的挑灯苦读,大学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相对增多,学习也不再靠老师耳提面命,而是主动学习、合理规划。因此,不少大学生逐渐开始松懈,放松了自我管理。有的沉迷玩乐,晚上电玩白天逃课;有的得过且过,论文粗制滥造、东拼西凑;有的热衷实习“混简历”,课程“60分万岁”,只要不挂科便万事大吉。
但是,大学所要培养的是具备专业知识,能够独当一面,能为社会作出贡献的高素质人才,“严进宽出”的管理原则容易造成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难以培养其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既是对殷殷期盼的家长不负责,更是对高校教育质量不负责。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培养出的6000多万名本科毕业生,业已成为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大学生培养决定着科研工作能否得到新鲜的血液,劳动者队伍能否匹配社会的需求。“国以才立,业以才兴”,回归大学教育本质,就是要为社会提供质量过硬的一流人才。
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离不开一流校舍、一流教师,更离不开一流学生。“严进严出”迈出了高等教育“质量革命”第一步,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时期,“严进严出”的培养方式将会是更多高校培养人才的选择。无论是从学生个人、高校还是社会层面考虑,都应该不断加强管理,注重学生的差异化成长,引导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让大学生们在一个严肃活泼的环境下茁壮成长。(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