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摊之坑,坑在不是现房

时间:2019-10-31 来源: 作者:

  宋鹏伟

  “公摊怎么这么大,有没有公摊小一点儿的房子。”很多购房者一看到公摊面积,都会忍不住这样说。之所以排斥公摊面积,是因为公摊面积花了钱,却不在自己屋里,买的房子是100平方米,实际面积只有70平方米,莫名其妙的被公摊了30平方米。这公摊面积是“坑儿”吗,究竟是越大越好,还是越小越好呢?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10月29日《太原晚报》)

  公摊从来不是问题,问题在于公摊被开发商当成了牟利的工具,弱势的购房者才会苦不堪言。

  羊毛出在羊身上。公平地说,门厅、楼梯等公共部分也是为业主所使用,公摊大,也意味着公共部分更加宽敞、大气。所以,公摊大小本质上并不决定业主利益是否受损。事实上也是如此,越是定位高端的豪宅,公摊部分也越大,居住的舒适度也越高。

  现在的问题在于,由于信息不对称,购房者成了待宰羔羊,付出与回报并不成比例。简单说,有两点明显不合理:其一,购房时,开发商通常不公布公摊系数,或者公布的公摊系数与实际差异巨大。这就导致最终的得房率是不确定的,也就是说,花的钱一样,但最终能买到多少使用面积,根本无法预知,全凭开发商的良心;其二,最终的公摊面积,与购房者的感受可能明显不符。举例来说,虽然你买的房子公摊系数比朋友的高,但很可能比朋友的楼房电梯小、楼道窄,还没有门厅,公摊到哪里去了,谁也说不清楚,开发商也不屑于跟业主解释。

  公摊系数的上限是多少?国家有规定吗?没有。开发商必须在卖房时公布公摊面积吗?没有强制规定,公布了也不作数。公摊的测量是否有严格的审核?只是形式上有而已。正因为没有具体的强制性规定,所以现实中几乎是“开发商说多少就是多少”,开发商可以“合法合规”地将公摊面积一再做大,侵占业主的合法权益。每户多算不到一平米的公摊面积,就可能为开发商带来近亿元的收入。

  这已经成了一种成本低、空间大、利润高的常见伎俩。业主虽然众多,但毕竟不专业,公摊面积包括哪些、如何测量都是隐性壁垒,而且测算费用高昂。至于公摊面积也按精装修收费,以及公摊不合理造成业主多掏暖气费、物业费,更是见怪不怪了。法规不完善和监管部门不作为,使得开发商的胆子越来越大——山东高密一处名为“贵宾首府”的楼盘,公摊系数更是超过52%——业主将多一半的钱都花在公摊上。

  事先不知情、多少全随意,这无异于明抢。与之类似的,还有精装房的陷阱,交房时的装修标准往往达不到宣传时的承诺,购房者也是有苦难言。本质上说,这都是期房带来的弊端,在卖方市场中,开发商因监管不力而有恃无恐,购房者也因势单力薄和房价上涨而不愿计较。进一步说,即使是按照套内建筑面积售房,也不能避免上当,因为开发商同样可以在公共部分做手脚——省一分算一分。根本之道,还是应当借鉴国外经验,实行现房销售,购房者在买房时可以对房屋情况有一个真实全面的了解,并通过合同确定下来,如此才能减少开发商的“活动空间”,避免花冤枉钱的情况出现。

  

法制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政讯通•全国法制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