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礼葬”为百姓“身后事”减负

时间:2019-10-31 来源: 作者:

  丁家发

  近日,记者在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采访时了解到,殡葬服务作为公益产品,已纳入沂水政府公共服务范畴,当地群众不花一分钱就能办好逝者“身后事”,同时,为了增强仪式感,从村到县,都会由当地政府主要负责人主持召开“追思会”,这样做既是对逝者的尊重,又为生者“挣”足了面子,受到当地百姓的认同。(10月26日 中国新闻网)

  在各地农村,红白喜事是“本家”展示经济实力、道德水准的重要时刻,尤其是在丧事的操办上,举办规模直接关系到当事人“尽孝”的程度。丧葬操办形成了攀比之风,加重了百姓的负担。山东省沂水县推行“惠民礼葬”改革措施,将殡葬服务作为公益产品,当地群众不花一分钱就能办好逝者“身后事”,不仅为百姓减轻了经济负担,也节约了大量土地等社会资源,是利国利民的双赢之举。

  农村70%-80%的陈规陋习,都集中在殡葬环节,“以前办个丧事,需要三到七天时间,花费普遍在两三万元。”这是临沂市办丧事的基本标准,不少乡镇村民都暗自叹息“死不起”。薄养厚葬、装棺再葬、大操大办、攀比炫富等现象屡见不鲜,既浪费了土地和木材,也耗尽了财力和精力,有的人为了办一场所谓体面的葬礼耗尽了家财,甚至负债累累。殡葬费用已成为百姓一笔很大的经济负担,殡葬改革是摆在政府面前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沂水县2017年推行“惠民礼葬”改革措施,实行“全免费”殡葬服务,把逝者“入土为安”的全部费用纳入政府公共服务范畴,面向城乡所有居民全部免费。有数据统计,这项改革,为沂水县每户家庭平均减负2.5万元左右,节约土地600多亩、节地率90%以上,节省木材2万多方,实现了惠民殡葬全链条覆盖城乡居民。可见,当地政府花钱既为百姓办好了“身后事”,又节约了大量土地、木材等资源,一举两得,当然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沂水县百姓普遍认为,政府主导殡葬方式好于过去,相互攀比之风被有效遏制。对于公墓安葬,大部分村民也都很支持。为让这项改革暖人心,在“惠民礼葬”基础上,沂水县又顺应乡风民俗,增加仪式感,用举办“追思会”和逝者道别。“惠民礼葬”推行两年来,沂水县新去世人员全部进入公墓安葬,彻底杜绝了散埋乱葬,从根本上实现了绿色殡葬,效果十分明显。可见,政府实实在在为百姓服务,不仅增强了伤害公信力,也为移风易俗奠定了良好基础。

  我国是人口大国,逐步迈入老龄化社会,年死亡人口的数量日益增大,丧葬问题如果处理得不好,不但会成为绿色发展的短板,也会导致一些社会矛盾和问题。沂水县“惠民礼葬”改革做出了一个很好示范,值得各地借鉴和大力推广。此外,对移风易俗选择树葬、草坪葬、花葬和海葬等生态葬的,政府部门还可以给予逝者亲属一定奖励或补助,以激励和倡导更多的民众选择不占地或少占地的生态葬方式。总之,期待各地政府通过推广殡葬惠民改革,大力推行殡葬新风尚,真正为生者减负,让逝者安息。

  

法制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政讯通•全国法制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