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这个实验室可从污水里检出纳克级别的毒品含量
如何撕破新型毒品伪装的面具?如何找到一片区域的制毒源头?如何评判一座城市的毒情状况?在广东,这些问题都不是问题。“6.26国际禁毒日”即将到来之际,记者实地探访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的国家毒品实验室广东分中心,近距离感知各种“黑科技”,看缉毒专家如何让涉毒违法犯罪无所遁形。
科技赋能
构建多维毒情监测预警体系
通过小小试管里的污水浓缩液,循线追踪,挖出千里之外的制毒工场……这不是悬疑侦探小说里的情节,而是科技赋能广东禁毒的真实案例。
“污水检测得出的毒品及其代谢物含量的数值可以用作数据分析。如某区域通过污水检测发现一定数值的毒品及其代谢物,警方就可根据这一线索进行深入调查。”国家毒品实验室广东分中心杜明荦博士介绍。
2019年8月,江门恩平市污水检测数据出现波动,显示当地可能存在氯胺酮(俗称“K粉”)滥用情况,江门市公安局禁毒支队迅速组织分析研判,并从破获的案件入手,对毒品来源进行全面深入排查。经缜密侦查,一个制毒工场位于外省,贩毒区域涉及江门及广东省内其他地市,团伙层级达6级的制贩毒网络浮出水面,最终被公安机关连根拔起。
高速冷冻离心机、全自动固相萃取仪、全自动氮吹仪、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红外光谱仪……走进国家毒品实验室广东分中心,整齐列装的各种专业仪器设备让人眼花缭乱。“我们的检测技术可以在1升污水里检出纳克(1克等于10亿纳克)级别的毒品含量。污水检测得出的毒品及其代谢物含量的数值可以用作数据分析,如某区域通过污水检测发现一定数值的毒品及其代谢物,公安机关就可根据这一线索进行深入调查。”杜明荦介绍。
毒品犯罪具有很强的隐蔽性,这导致了传统工作模式下,禁毒统计分析缺乏前瞻性,数据来源过度依赖执法业务,犯罪态势感知滞后,区域评估管理标准模糊等问题。对此,国家毒品实验室广东分中心充分利用现代环境监测原理和科学高效的化学检测手段,针对水体样品(污水、地表水)、固体环境样品(土壤、沉积物、大气颗粒物)、纸币、毛发、血液等样品分别建立分析策略,以此评估区域毒情形势及变化趋势,从而构建具有广东特色的多维毒情监测体系,并开启检测技术在禁毒决策、打击、情报、吸毒人员管控等工作中深度应用的新历程。
守正创新
打造禁毒创新科技平台
在国家毒品实验室广东分中心6楼实验区的尽头,有两个特殊的房间。这里是面向高校、企业、机构的开放平台,也可以说是禁毒新课题、新技术、新装备的孵化器。
“国家毒品实验室广东分中心定位为‘立足广东、辐射华南、关联台海、服务大湾区’的国家级重大禁毒技术支撑和科技创新平台。而要实现这一定位,必需具备开放合作的态度。”广东省公安厅禁毒局禁毒情报技术中心副主任王煜凯告诉记者,“毒品的特殊性使得相关科研领域显得比较神秘,要进行相关学术研究,如果没有熟人‘带路’,可以说是举步维艰,不利于调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许多企业研发安防设备时无法深入掌握禁毒业务需求,历尽艰辛研发出来的高新技术产品压根就没机会上实战,也造成极大的社会资源浪费。”
“你看这一套车载毒品检测系统,就是国内企业与我们一起合作研发测试的,具有体积小、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等优势。”说话间,工作人员取出一支探针,在一名记者的手指上轻轻刮了几下,随后将样本插入检测设备,不到1分钟,检测结果出炉,尼古丁的成分曲线成波峰状。
“今天抽烟了吧?”工作人员问道。“太厉害了,我今早就抽了一支,这都能测出来!”受测记者惊呼。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力量为我所用是有力武器,为敌所用就成了风险挑战。为此,国家毒品实验室广东分中心建成一支以博士后、博士为技术骨干的青年人才队伍,设立科研合作工作室,并与国家科研单位、高校团队等开展一系列科学研究项目,共同搭建纳米、光谱、质谱关键技术转化应用的工程平台,转化落地一批科研成果,形成一批创新应用经验,推动毒品治理方法手段不断革新。
以人为本
共筑毒品防御红线
术力量,围绕多维毒情监测体系建立、毒品筛查溯源方法研究、药物机制及生态毒理等方向展开前沿探索。另一方面,结合先进技术的应用转化问题,为禁毒工作提供实战支撑。国家毒品实验室广东分中心利用人才高地优势,2021年成功申报设立了广东省博士工作站,积极参与国家、省级禁毒科技重大项目和课题研究,同时对接参与高水平研究型医院建设,努力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治理毒品问题的驱动力,与社会各界一道,共筑毒品防御红线,增进民生福祉。
广东省禁毒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全省禁毒部门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禁毒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创新引领,强化科技支撑,深入推动禁毒大数据与毒品实验技术有机结合,全面支撑开展交叉信息研判、毒品溯源打击、毒情监测预警、吸毒人员管控等工作,不断推动禁毒工作向科技化、专业化、现代化更高水平发展。
当前,国内学界在对毒品犯罪问题的研究中,更加重视一些历史、国际、经济、精神层面的因素以及地理、社会环境原因的分析,认为毒品问题是一种多原因促成的社会“综合征”。
“据统计,70%的人接触毒品是受到身边人的影响,无论是国际因素、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环境因素,最终的落脚点都在‘人’。因此,要从根源上治理毒品问题,就必须把关注点回归到‘人’的身上。例如从宏观层面,如何培养增强全民拒毒防毒意识?从微观层面,如何发现潜藏的吸毒人员?如何划定吸毒成瘾的标准?如何做好吸毒人员的转化工作?这些都离不开科技支撑,而这也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王煜凯表示,为进一步从根源上治理毒品问题,一方面,国家毒品实验室广东分中心将战线前移,深入开展基础性研究。2020年,广东省新精神活性物质监测与安全重点实验室建成,吸纳化学、环境、药物、生物等方面的学术力量,围绕多维毒情监测体系建立、毒品筛查溯源方法研究、药物机制及生态毒理等方向展开前沿探索。另一方面,结合先进技术的应用转化问题,为禁毒工作提供实战支撑。国家毒品实验室广东分中心利用人才高地优势,2021年成功申报设立了广东省博士工作站,积极参与国家、省级禁毒科技重大项目和课题研究,同时对接参与高水平研究型医院建设,努力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治理毒品问题的驱动力,与社会各界一道,共筑毒品防御红线,增进民生福祉。广东省禁毒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全省禁毒部门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禁毒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创新引领,强化科技支撑,深入推动禁毒大数据与毒品实验技术有机结合,全面支撑开展交叉信息研判、毒品溯源打击、毒情监测预警、吸毒人员管控等工作,不断推动禁毒工作向科技化、专业化、现代化更高水平发展。
(南方法治报)
原文链接:http://www.gdzf.org.cn/zwgd/202106/t20210623_10781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