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人情礼”变成“人情债”

时间:2019-11-12 来源: 作者:

  “来而不往非礼也”,历来是乡土中国礼尚往来的朴素观念。而现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这种朴素观念在一些地方却异化成一种愈演愈烈的“人情礼”“人情债”。尤其是赶上春节、中秋等节庆假期时,诸如人情攀比、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陋习都会集中突显出来,发人深省。

  “人情到,揭锅灶”,这句广为流传的俗语反映了一些地区请客送礼、大操大办之风的盛行。走亲访友、贺喜祝寿、上梁搬家……在这些百姓生活的大事中,礼尚往来本无可厚非,但这原本作为感情交流的“礼尚往来”怎么就变味了呢?也许往来的初衷是一种互助的形式,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和期盼。但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这当中却逐渐掺杂了要面子、看排场、比阔气、搞攀比等负面因素,甚至有的人还算起了人情收支的“经济账”,借此增加收益,使得人情礼越来越表面化、形式化,正常的人情交往也变成了赤裸裸的金钱交易,甚至还出现了借钱都要“送人情”的情况。这使一些家庭、一些人不仅背上了负担沉重的“人情债”,也冲淡了亲密质朴的“人情味”。

  繁重的人情负担不仅助推了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歪风陋习,而且败坏了社会风气,必须下大力气予以破除。让“人情债”失去市场,才能让人情味重新回归。一方面,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做移风易俗的倡导者和践行者。相关职能部门尤其是基层组织要发挥宣传引导作用,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倡导群众戒奢崇俭,尊礼俗、去低俗、废恶俗,培育文明乡风、纯朴民风、和善家风。同时,广大群众也要转变传统思想观念,破除“面子观”,拒绝“随大流”,坚决抵制吃喝攀比、封建迷信、奢靡浪费、酗酒赌博等丑恶现象,细细品味难以磨灭的亲情友情。

  倡导实践移风易俗,向陈规陋习说“不”,我们不妨卸掉形式大于内容的“人情债”包袱,用人情消费的理性回归平添更多温馨暖心的“人情味”,让健康向上的人情消费观、清爽文明的人际关系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法制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政讯通•全国法制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