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抢注ETC”别成难解之谜
杨李喆
据央视报道,近日,河北邯郸魏县的多名货车车主在前往银行办理ETC时发现,自己名下的车辆已经被邯郸多地的工商银行抢注了ETC。车主必须要先到工行,将被抢注的ETC解绑后,才能继续办理ETC业务。车主们质疑,当地工行是如何搞到自己的身份信息的。
推广使用ETC是好事,但很显然,出现“被抢注ETC”这样的事情,难免会令人膈应。尤其是,“被抢注”也就意味着车主利益在不知情下被侵害,更不排除车主个人信息遭到了泄露。更须警惕的是,“被抢注ETC”并非只出现在一个地方,前段时间媒体就曾报道,一些山东的机动车主反映车牌被冒用抢注,导致本人无法正常办理的情况发生。
应该说,ETC既是事关公众出行的民生工程,更是一块巨大的市场蛋糕。也正因为有利可图,才导致了相关利益方不惜动用一切手段,让各类车主注册办理ETC。比如,各大银行推出前所未有的“补贴”力度,支付宝、微信等互联网支付巨头也竞相加入“战局”,甚至有些地方还通过行政手段推广ETC。
“被抢注ETC”缘何会出现?且只用一个车牌号不用车主名字和电话、身份证信息,就能直接注册。借助媒体报道,各方也有着自己的解释,最后板子落到了银行方面。据工商银行邯郸分行负责人表示,这些车牌信息是员工出去营销ETC,都是在停车场、服务区、高速路口,还有车队,通过亲戚朋友收集的。并表示,已成立调查组进行调查,且将坚决纠正存在的问题,并对相关责任人严肃处理。而这样的解释显然难以让人十分信服。
“被抢注ETC”直接反映出市场乱象,没有将好事办好,甚至衍生出“灰色产业链”,对此绝不能小觑。此前更有媒体指出,根据当前各大高速公路集团的规定,ETC设备实行一车一卡,设备和车辆绑定,同时无论线上线下办理都必须提供车辆行驶证、车主身份证和车头照片等资料,对不法商贩来说,掌握这些资料就有了贩卖的“商机”。
按照国家部署要求,各省要充分调动各方面资源,大力推广ETC应用和服务,确保今年年底前在籍车辆ETC安装率达到80%以上,高速公路入口通行车辆ETC使用率达到90%以上。广大群众也是比较认同的,但是好事还须办好,不能纵容其中乱象丛生,尤其是对于借助ETC旗号谋不法之利,更须加大惩治力度。故此,“被抢注ETC”又岂能成难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