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风辟谷”拿补贴应该查查

时间:2019-11-26 来源: 作者:

  郑宇飞

  “交25800元成为会员,享受一场身心净化之旅。”在某地一文化产业发展中心发布的双创券兑付名单里,一家宣扬“喝风辟谷”祛病强身的公司赫然在列,舆论哗然。

  “辟谷”古已有之,只是古籍中“吸风饮露”的玄幻传说,后来被伪科学盯上,被包装成了包治百病的“养生之道”。加之近几年“假国学”风头正盛,不少迷信糟粕借尸还魂,成了商家的敛财手段。有网友戏称“喝风喝得头昏眼花,辟谷饿得七荤八素,掏钱掏得稀里糊涂”。但问题在于,一些荒诞不经的东西本应被及时揭露,防止其借助商业力量、传销模式做大,结果不但搭上了创新创业的快车,还堂而皇之拿到了政府补贴。公共资源如此给“伪科学”背书,不能不引起警惕。

  创新潮涌,鱼龙混杂。除了“喝风辟谷治癌症”之类极端案例,借创新创业之名,行“忽悠”之实的也不少。从加水就能跑的“神奇”汽车,到无所不能的量子水、量子眼镜……很多领域都存在炒概念、追风口的虚火,其中一些甚至超过商业风险的范畴,涉嫌违法诈骗。先靠账目好看、文案花哨获取批准乃至补贴,再凭三寸不烂之舌让消费者受骗掏钱,这样坑蒙拐骗的“神话”,不仅占用大量资金,扰乱市场秩序、挤占真创新的生长空间,更会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果。

  鼓励创新创业,既要有主动营造宽松环境的行动,也要有去伪存真的能力。其实那些听着神乎其神的套路并不高明,有的甚至明显违背常识,之所以能得到各类资源甚至政府的支持,很大原因就在于把关不严。对于“喝风辟谷”居然能拿到创新补贴这样荒悖的事,有必要好好查查,看背后有什么“猫儿腻”。对于那些充斥投机、欺诈味道的商家要加大查处力度,建立黑名单,坚决杜绝换张皮卷土重来的情况。相关部门要心明眼亮,在项目审批考核阶段抬高门槛,不能“捡进篮子都是菜”。

  多一点认真与精准,少一点随意与粗放,让蛊惑人心、套路满满的乱象没有生存空间,让资源朝那些含金量更足的项目汇聚,才可能培育出真正的创新之花。

法制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政讯通•全国法制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