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不是“没负担”
时间:2019-11-26
来源:
作者:
14日,教育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给学生“减负”不能简单地降低课业难度,减少作业量,不能搞“一味的”“一刀切”减负。 (据央视网报道)
给教育减负,已经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了。在这条减负之路上,我们的步伐从未停止,在摸索中前进,在前进中摸索,为了给祖国的未来最好的教育,为了培养出更加健康美丽的花朵,科学减负势在必行。
减负之所以强调要科学进行,就在于很多人片面地理解了减负的概念,简单地把减负等同于作业量的减少。当然,通过减少作业量和作业难度来减轻孩子的课业负担,这也是减负的应有之义,但绝不是全部,减负所内含的教育理念和科学体系远不止于此。
减负的理念是什么?它并非是让学生没有负担。相反,合理的负担是学生开发智力、激发潜力、锻炼能力的必要条件,这不应视为过重的学业负担。有压力才有动力,在学习之路上,需要给予学生适当、适量、适时的压力。特别是对于中小学生而言,缺乏必要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如果没有外在的压力,很难单纯依靠自觉性、主动性完成学业。
减负减得是什么?减的就是合理负担之外的额外负担,比如:频繁考试的压力、成绩和排名的压力、分班分组的压力等等。这些压力不但使孩子们的“书包”一天比一天重,他们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和负担也在同时增重。如此沉重的“翅膀”,何以能让孩子在梦想的蓝天自由翱翔?
必要的负担要有,额外的负担要减。这一留一减之间的平衡如何掌握、分寸如何拿捏?考验得不仅仅是政府、学校等教育相关部门和机构,也包括亿万家庭。作为孩子人生的第一课堂,家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也承担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减负一事要想科学施策、成功实行,离不开家校配合。不能一边苦心做减法,另一边却在拼命做加法;也不该一边为了升学率偷偷做加法,另一边为了心疼孩子而呼吁着做减法。家校之间要有效沟通、协调合作,只有步履一致、同心协力,才能让孩子在科学减负中健康快乐成长。
上一篇:网络剧要多些精品意识 网络剧要多些精品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