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需要大格局

时间:2019-12-12 来源: 作者:
2019年北京市开展国家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成果联展12月6日在山水美术馆开幕,参展作品涵盖民族服饰、剪纸、石雕、玉雕、木雕、核雕、泥塑、雕漆、花丝镶嵌等多个非遗项目,充分展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性与多样性。此次研培成果展的主题是“我和我的祖国——传承文化根脉,共筑民族未来”,旨在突出非遗保护传承与国家时代命运间的紧密联系。(12月8日中新网)

  文化是我们的根和魂。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凝聚了不同民族的风情,凝聚了各地群众的生产劳动智慧。国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上花了不少力气,做了很多功课,投入了很多精力,为的就是将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绽放得更加美丽多姿,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能从这些民族风情中对于历史更加一目了然。

  非遗连着祖国的发展根脉,又通过传承得以更好地显现。这次非遗传承人研修成果大联展,不仅充分体现了高校在非遗传承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也体现了各地在非遗人才培养上做出的努力。通过不同种类的非遗成果,建构了新时代非遗百花园的多姿多彩,让“我和我的祖国”走出更加繁荣的文化路线。就如此次研培成果展的作品中以剪纸表现冬奥会主题,以石雕、木雕、玉雕等工艺表现手法,将传统的民族服饰技艺与民族情感融合得精彩纷呈,让传统文化与时代大观更加和谐。

  非遗传承和发展是时代的大课题。高等院校对于非遗人才的培养,就要结合实际的主题活动共同进行深化拓展,只有让非遗人才的培养传承与爱国的话题融合在一起,与新时代开展的各种文明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与各种大型的开放的国际性活动融合在一起,才能让非遗传承人才的十八般武艺得到更好的展示,也让我国的非遗文化传承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这样,传统技艺与时代主题间的互动关系,才能通过非遗传承人的作品得以更好展示。

  非遗人才培养不仅关系到非遗传承的效果,也与地方发展、文化产业的壮大有直接关系。高校通过对非遗人才培养研修成果进行汇展,除了能帮助非遗传承人群树立非遗保护新理念,增强传承实践新能力,更能为丰富非遗保护提供新举措,激发非遗传承新活力,促进非遗与现代生活新融合。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中青年骨干非遗传承人群能在北京参加系统深入的专业培训,并有机会与各地的同行一起开展深入研讨,对于强化专业能力、激发创意灵感大有裨益,更能让非遗传承走出各自的小圈子,走进祖国非遗传承的大视野。

法制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政讯通•全国法制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