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桥“柯南” 脑中自带“嫌疑人数据库”
原标题:洋桥“柯南”
郑思琪(中)抓捕嫌疑人。
“名侦探柯南”,除了高超的推理能力,更神奇的是他“走哪都能抓到坏人”。
丰台公安分局洋桥派出所打击案件管理队副队长郑思琪,也有类似的神奇经历。
“去趟姥姥家,都能碰上‘贼’。”同事都惊奇于郑思琪的“运气”。
自2016年3月从事打击工作以来,3年多的时间里,郑思琪破获各类案件300多起,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500多人。这成绩,别说在丰台,就是北京市也可以说是数一数二的。
这就不仅仅是运气了。
看看郑思琪的手机,也许能明白其中的门道。
是谁把你带到我身边
郑思琪没事就爱看会儿手机。
“你就是这样‘工伤致胖’的。”同事调侃道。
1米8的身高,90多公斤的体重,这常常成为刚过而立之年的郑思琪的烦恼。
可是一看手机,他又像老僧入定一样。
手机里占据空间最多的是照片,照片中最多的是各种人物肖像,还有些“莫名其妙”的景物,或是街道一角、或是过街天桥、或是一辆汽车……
这些照片其实都是线索。
就拿各种人物照来说吧,这些年前前后后,郑思琪存过500多张,没事就翻着看——这些人都是被抓获或者被通缉的人物。
“万一街上遇到了,这不一眼就能认出来嘛。”长久坚持,郑思琪脑中自带着庞大的“嫌疑人数据库”,双眼开发出了“自动人脸识别技术”。
今年春节前,丰台区大学周边多次发生盗窃案,两个人戴着帽子、驾驶摩托,专门扒窃女性,得手后扬长而去。
嫌疑人很有经验,专门选择傍晚五六点钟作案,光线模糊,加上车速较快,监控视频无法拍到他们清晰的面部图像,令警方很难准确“定人”。
就是这样一张模糊的照片,被郑思琪存进了手机。虽然看不清人脸,但摩托车型号、两人的身高形态都印在了郑思琪脑中。
大年初二,郑思琪带着一家人回姥姥家吃饭。在百万庄一个路口等红灯时,“轰轰轰”,一辆摩托车停在了自己车边。
瞅了一眼,郑思琪不淡定了:这是不是那两个嫌疑人啊?
带着一家老小,自己也不能贸然行动,怎么办?
“我带你们一起执行个任务。”郑思琪冲着家人眨巴眨巴眼睛。
“大过年的,你!”妻子知道丈夫“职业病”又犯了,平时逛个街这样还能忍,可今天是吃团圆饭,难道要一家人陪着他冒险?
“放心,我今天不抓人,就是把他们拍下来……”话没说完,已经变了绿灯,摩托车呼啸冲了出去。
郑思琪一脚油门跟了上去,两眼死死盯住摩托车,嘴角渐渐抿成了一条线。
妻子知道,这种状态的郑思琪,说什么都没用了。
摩托车停在了中央民族大学附近一个路口,嫌疑人却没了踪影。
郑思琪估摸着两人吃饭去了,便把车慢慢顶在摩托车前,根据光线,调整好行车记录仪的角度,静待二人出现……
此时,郑思琪才感觉出车里“气氛不对”,赶紧嘿嘿一笑:“不耽误咱们吃饭,我就把这两人拍下来,有了照片,以后的工作就好办了。”
“眯眯眼的都是怪物,这话真没错。”妻子吐槽。
听了这话,郑思琪知道得到了家人的谅解,眼睛笑起来更眯成缝了。
半个多小时后,嫌疑人的形象全部摄入行车记录仪。
哼着小曲,郑思琪向姥姥家进发。这顿团圆饭,郑思琪吃得那叫一个舒坦。
结果可想而知,有了清晰的人物形象,抓捕就简单多了,两名正准备回家过年的嫌疑人,只能在北京的看守所里“欢度新春”了。
你的眼睛背叛了你的心
“人脑数据库”“人脸比对系统”,这话放郑思琪身上,真是一点都不夸张!
今年5月底,丰台区一写字楼内多家商户被盗,丢失了笔记本电脑、手机等大量财物。犯罪嫌疑人具有极强的反侦查能力,现场没有留下任何线索,而且用帽子、口罩把自己的脸捂了个严实,只露出了眉眼。
没有任何突破口,可是看着这双眼睛,郑思琪越看越眼熟。
“所长,我想出个差。”
“去哪,干嘛去?”
“山东聊城,抓那个偷写字楼的。”所长听着这个回答,询问:“有线索了?”
“没有,但我可能知道这人是谁。”郑思琪告诉所长,从眼睛看,嫌疑人像是自己2016年抓过的一个人,叫李勇(化名),根据这个猜测,查了李勇的行踪,案发期间,他很有可能在北京,而如今人在聊城。
“我周末去,保证不耽误所里工作。”
这些年,郑思琪多次上演“神迹”,可这次就凭一个眼神破案,是不是有点草率?
但所长相信郑思琪的能力,更欣赏他这种为了百分之一的可能付出百分之百努力的劲儿,答应了他的请命。
郑思琪带领3人办案小组,坐着绿皮火车,在周六晚上到了聊城,下车后和当地警方取得联系。
聊城说大不大,但也不小,找一个人并非易事。郑思琪也早有预判:从网吧找。
为什么?
郑思琪说,当年抓李勇的时候就在网吧,从来没见过网瘾这么大的人,当时面对抓捕,李勇头一句话竟是:警官,先别铐我,让我打完这一盘!
没有任何休整,整夜,一家网吧一家网吧地盘查,郑思琪在和时间赛跑。
第二天上午9点,在一家网吧,郑思琪看到正趴在桌子上睡觉的嫌疑人。
“身份证。”以为是警方临时检查,迷迷糊糊的嫌疑人随意递上一张证件。
“太棒了!”郑思琪乐得心里都开了花:这张身份证正是写字楼员工失窃的证件。
郑思琪大声叫出了李勇的名字,“还认识我吗?”
李勇顿时吓醒了——这声音怎么这么耳熟,抬眼一看:是你啊!
李勇泄了气,自己主动伸出了双手……
周一,郑思琪带着嫌疑人回到北京,向所长交令。
“真抓回来了?”所有人都觉得——郑思琪真是神了。
别说同事,李勇接受审讯的时候也觉得“神了”:我仔细分析过上次被抓的原因,这次设计得很巧妙,可以说是完美犯罪,他(指郑思琪)怎么知道是我?
我要找到你
说起自己的这手绝活儿,郑思琪变得“老成”起来。
“其实很多东西都是传统,认人、蹲守、走访、跟踪……各种技巧都是一代一代民警留下的宝贵财富。”郑思琪说,这些年科技强警,确实极大丰富了民警的破案手段、提高了破案效率,但绝不能抛弃传统,年轻民警必须还得吃苦、从最基本的学起。
“夏天蚊子叮一身包,冬天喝一肚子西北风,民警要是没经历过这些,很难练就扎实的基本功,更别说开发绝活儿了。”
有这么一个人,如果不是郑思琪搬出“老法”对付,可能至今还逍遥法外。
老莫(化名)是个怪人,50多岁的年纪,不使手机、不碰电脑。虽然不用,但他偷,在医院、麦当劳、肯德基频频下手,而且随身带着锋利的刀片,既是盗窃工具,也是伤人利器,如果不将他早日抓获,对社会是极大危险。
虽然多处监控视频拍到了老莫骑个二八车的形象,但这个“与世隔绝”的人,难以用科技手段追踪。从去年6月开始发案,警方一直没有找到老莫本人。
今年4月,郑思琪知道这个案子后,较上了劲儿。
整理了老莫的骑行路线、下手地点,郑思琪判断,老莫多半晚上就在南城的麦当劳或肯德基里过夜。
可这么多家快餐店,怎么找?
一家一家找!
郑思琪用的是最“笨”的办法。
但绝非盲目撒网,郑思琪把队员们分为三队,嘱咐大家:能直接找到人最好;找不到人,要熟悉麦当劳或肯德基的位置、环境,看看哪家比较“舒适”,晚上休息的人多,这样的店,老莫出现的概率要大得多。
三个夜晚,三个小组,以洋桥为中心,慢慢辐射,一直扩展到了南四环,并没有发现老莫的踪影。
“甜筒都吃不下了。”队员们“抱怨”着,但都坚持着。
第四天下午,方庄地区一个监控探头再次拍到老莫的身影。
“今天主攻方庄。”这一带已经被同事们排查过,郑思琪圈定了三家老莫栖身可能性最大的快餐店。在半夜,分兵开始蹲守。
郑思琪的“运气”又来了——他扮作顾客,进入一家肯德基不到5分钟,老莫就走了进来。
和很多栽在郑思琪手里的嫌疑人一样,老莫也想不通:自己长相平凡,扔人堆里都认不出来;平时骑车看见警灯,立马骗腿儿下车,从不和警察打照面;更主要的是,从来不在网上留痕,每次盗窃得手立即销赃……怎么突然就被找到了呢?
大家都说“神”,郑思琪说自己是“痴”,“案痴”。
父母都是高知,也希望郑思琪当个知识分子,可从小,他就一门心思要当警察。
2012年刚工作当的是片警,2016年,所里成立打击队,郑思琪更是如鱼得水。虽然全队只有3名民警,可年龄相仿、志气相投,对公安工作都是一片“痴情”。
“只有痴迷,才愿意思考、愿意行动、愿意付出。”近三年,全队处理的嫌疑人从346人、458人上升到513人,人均破案数位居丰台公安分局前列,今年更是打出了新高潮,破案率再创新高……
二等功、三等功、各种嘉奖……郑思琪这些年的荣誉越来越多,这也鼓舞着他破案的劲头儿越来越大。相信这名年轻的神奇警察,今后一定会侦破更多精彩的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