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双城共谱“法治协奏曲”——近年来法治护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述评
四川法治报-法治四川新闻客户端记者 曾昌文 陈博 李家亮
长江从雪山之巅走来,美丽而壮阔,一路挽揽百川千溪,在巴蜀大地冲积出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平坝。
山川雄伟,民物丰殷。千百年来,川渝两地山水相连、人文相亲、经济相融……像一对亲兄弟,难分彼此。
成渝地区作为继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之后的第四个国家级区域增长极,近年来已初步形成极核引领、次级支撑、重点突破的发展格局。今年3月28日,四川省统计局发布分析报告显示:2021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3919.2亿元,分别占全国和西部地区的6.5%、30.8%。
9月28日,全国首个跨省域管辖的法院——成渝金融法院正式揭牌。设立成渝金融法院,对服务保障国家金融战略实施、完善中国特色金融司法体系、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法治护航,双城起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须臾离不开法治保驾护航。近年来,两地在地方协同立法、执法司法协作、法律服务协办等领域共同谱写了法治护航经济社会发展“协奏曲”。
(一)
深度协同立法 绘就“最美同心圆”
蓝图已绘就,成效看落实。
回眸两年多来,两地人大着眼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顶层设计和区域特点,为深化川渝合作、促进协同发展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保障合作顺利推进,需要通过协同立法破解制约区域改革发展的共性问题。”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黄智刚说。
签订协议,确立协作“建圈强链”——
2020年7月23日,两地人大常委会签署合作协议,拉开川渝人大深度合作序幕。加强协同立法、联动开展监督、协同开展代表活动、强化人大制度理论与实践研讨,四大方面,全面对接,通力协作,共同谋划川渝人大“建圈强链”。
2020年7月至今,川渝两地人大召开了3次联席会议,达成了合作共识,签订了多项合作协议。
赋能市场主体,协同立法“首秀”营商环境——
2021年7月1日,川渝两省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同步施行,成为川渝协同立法的首项成果。
“30余项具体条款实现了制度对接,4处规定完全一致……尤其是开办企业全流程‘一网通办、一窗领取’,对业务类别、办结时限等作了一致要求,大大便捷了在川渝两地同办企业,未来两地的经济交流将更加密切。”川渝两地的企业家们为首部协同立法同声点赞。
首度协同立法的成功,在川渝两地引起很大反响,为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释放出新的市场活力。
紧盯生态环境,“决定”+“条例”同护嘉陵江——
千百年来,嘉陵江一江春水哺育了沿岸川渝人民。
2021年11月25日,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和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分别表决通过《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嘉陵江流域水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的决定》和《四川省嘉陵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并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川渝协同立法的第二项成果。
“共同推进嘉陵江流域保护,对于巡河队来说,无疑是重大的利好消息。”来自基层的干部群众对这次立法“及时雨”拍手欢迎。
“一张清单管两地”,按照《决定》和《条例》相关规定,两地将通过信息互通、生态环境联合执法、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联动等措施,依法保护嘉陵江流域水生态环境。
护航交通设施,协同立法“聚焦”铁路安全——
“表决通过!”2022年3月30日、3月31日,川渝两地铁路安全管理条例分别通过表决,并于5月1日起正式施行,第三个川渝协同立法项目落地开花。
“要构建互联互通、管理协同、安全高效的基础设施网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提出要求。
川渝两地人大常委会共同协商、协同制定,于2021年11月底同步审议铁路安全管理条例草案,对两地铁路建设安全、线路安全、运营安全等事项予以协同规范,创新探索铁路、地方部门安全管理模式,依法维护和加强川渝两地铁路运营安全。
一部法,构建营商环境法治“围栏”;一条江,见证川渝人大维护流域生态安全;一条路,织牢安全管理法网。
吴越同舟,桴鼓相应。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家亲”的意识在不断增强,“一盘棋”的制度在不断固化,“一体化”的行动趋于一致。
(二)
两地联合执法 破解“执法壁垒之难”
2020年12月9日,重庆市合川区法院协助成都市青羊区法院依法扣押欠租涉案直升机,在全国产生良好社会影响。
这是川渝两地联合执法的一次有益尝试。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川渝两地在执法领域要“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联动响应和协作机制”“依法联合查处交界区域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开展跨区域联合环境执法”。
今年7月8日上午,遂宁市安居区磨溪镇与重庆市潼南区双江镇交界处,一辆从重庆开往遂宁的货车被川渝城市管理部门执法队员拦了下来,货车由于运输河砂时货厢未密封好,河砂一路抛洒造成了污染。
几天后,几十公里外的重庆市江津区塘河镇与泸州市合江县白鹿镇交界处,树起了一块“川渝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联合检查站”的标牌,两地城市管理联合执法正式启动。“这里到泸渝高速只有几公里,以前一旦涉嫌违法车辆上高速进入重庆界,我们就莫法了,现在已经大幅改善。”合江县交通运输局有关负责人感叹道。
知难而进,拔丁抽楔。
两年多来,为破解跨界执法难、协作执法难问题,川渝两省市在城市管理、市场监管、交通运输、农业农村、环境保护等各领域加大了执法协同工作力度,逐步打破部门和地域之间的壁垒。
2020年4月1日,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上,四川省生态环境厅、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共同签订了《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在此基础上,两地生态环境厅(局)专门制定联合执法工作计划,明确在联合执法行动实施过程中,联合指挥、共同调度,严肃查办移交案件,推进跨省市环境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在实战中落地生根。
2021年12月2日,川渝市场监管一体化执法协作暨打击侵权假冒工作交流会召开。四川省市场监管局和重庆市市场监管局签订《联合打假保护双城经济圈企业高质量发展合作协议》,强化两地知识产权联合执法,合力构建川渝知识产权保护格局。
今年1月,四川省交通执法总队联合重庆市交通执法总队印发《川渝交通执法协作长效机制工作方案》,确定建立健全常态化联系机制、信息互通机制、联合执法机制、标准统一机制、应急联动机制,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执法协作协同发展。
今年7月,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和重庆市农业农村委联合印发《2022川渝农业联合执法行动方案的通知》,明确从即日起至2023年2月,联合开展打击非法捕捞联合行动、打击动物非法调运联合行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联合行动、打击假冒伪劣农资联合行动等四项行动,提升农业执法效能,进一步维护农业农村正常生产经营秩序。
朝乾夕惕,功不唐捐。
同频方能共振。两年多来,随着川渝两地行政执法领域协作的进一步加强,两地行政执法违法线索互联、监管标准互通、调查取证互助、裁量尺度互融、处理结果互认已取得显著成效,在唱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双城记”中汇聚了向上的力量,推动两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三)
司法能动协作 践行“为人民司法”
“原告及原告的法定代理人、第三人,图像、声音清楚吗?”“金牛区法院书记员是否就位?”……2021年10月20日,一场跨越川渝两地的撤销离婚登记案庭审在成都市金牛区法院、重庆市永川区法院的审判庭内同时开庭。1个小时后,经过电子证据质证、法庭辩论等环节,当事人在电子屏上签名后,庭审结束。
时代发出新的呼唤,政法担当新的使命。成都市金牛区法院与重庆市永川区法院的这次跨域云上共享法庭合作,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政法系统内早已不是新鲜事。
2020年5月15日,川渝政法合作联席会议暨政法部门合作签约仪式在成都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提升一体化执法司法水平服务保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指导意见》,作出了推动成渝法治一体化建设的重要部署。川渝法治合作凭借强劲东风,向宽领域、全方位快步迈进,两地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行政等部门分别签署了合作协议,旨在加强两地政法系统执法司法联动,提升区域一体化执法司法水平,服务保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2020年7月3日,四川高院和重庆高院通过远程视频连线方式,联合举行执行工作联动协作协议“云签约”仪式。2020年9月15日,两地高院再次采用“云签约”方式,签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跨域诉讼服务合作协议》,尝试将司法协作落地到诉讼服务领域。随后,川渝两地相关中级法院、基层法院陆续签订涉及诉源治理、纠纷联调、诉讼服务、审判辅助等内容的合作共建协议60余份,积极推动司法服务跨域协作。截至目前,川渝地区诉讼服务已全部实现一体通办,我省法院系统144家诉讼服务中心、2910个诉讼服务站点均设置有跨域诉讼服务岗。
2020年5月,四川省检察院与重庆市检察院签订了加强检察协作服务保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意见和联系协作工作办法,从省级院层面搭建起了川渝两地检察协作的整体框架。2021年5月,川渝军地检察机关护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工作推进会在成都召开,两地检察系统互动合作再度升级。截至目前,两地检察机关立足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及案件线索移送、生态修复等协作机制,共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互移公益诉讼案件线索共计44条,立案42件,发出检察建议39件。
2020年4月28日,四川省公安厅和重庆市公安局共同召开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警务合作领导小组第一次联席会议。会上签署《四川省公安厅重庆市公安局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22条》《四川省公安厅重庆市公安局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警务合作运行机制》,确定两地警方将密切开展警务合作,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今年3月25日,两地公安厅(局)召开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警务合作领导小组第三次联席会议,研究部署深化川渝警务合作工作举措,全力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创造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
2020年6月18日,深化川渝司法行政战略合作协调小组第一次会议暨专项合作签约仪式在重庆举行,两地司法局行政机关就监狱、戒毒、律师、公证、司法鉴定、普法依法治理、人民调解等工作达成多项协议。2020年7月27至28日,川渝司法行政系统促进法治暨社区矫正联席会议在达州市召开,会议决定着力推动川渝司法行政系统促进法治和社区矫正工作深度融合。
再扬云帆立潮头,更上层峰开新天。近年来,围绕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川渝”“平安川渝”,两地政法系统坚持法治思维、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需求导向,用“臻于至善”的能动探索,建立健全了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相适应的司法工作机制,践行了“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人民至上”誓言。
(四)
法律服务通办 共建“最强朋友圈”
2021年5月,家住成都市郫都区的肖婆婆到郫都公证处申请办理继承权公证。由于肖婆婆的配偶已去世,两个儿子在重庆工作,郫都公证处当即启动川渝异地调查核实流程,向重庆市公证处发出委托核实函,5个工作日就收到来自重庆的相关证明材料。
时间见证发展,发展书写历史。“重要增长极”“新的动力源”“高水平样板”……《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字里行间,饱含着中央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期许。
高水平的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尤其是公共法律服务共建共享,既有利于促进川渝两地人员、信息等要素加快流动,又能有效促进公共资源在双城经济圈内各城市间合理配置,使川渝地区的人民群众更幸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要增加优质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扩大民生保障覆盖面,强化两地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就是要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如何实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公共法律服务融合发展?近年来,川渝两地政法部门进行了多项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尝试。
2021年8月27日召开的“加快推进成渝公共法律服务一体化”重点协商会议上,成都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王平江表示,将推动成渝地区率先建成全业务、全时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提高成都公共法律服务普惠均等、方便快捷、智能精准水平,争取把成都打造为全国公共法律服务示范城市,让更多的全国性试点落户成渝,推动成渝公共法律服务持续走在全国前列。
据成都市司法局副局长唐洪春介绍,成渝两地目前已确立了成渝法律服务一体化发展“1+ 4+16”总体思路,即制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建设1个总体合作框架,签订成渝律师、公证、仲裁、司法鉴定行业一体化4个发展协议,明确推进行政复议协同、社区矫正联管、人民调解协作、法律服务市场共拓、法治人才同育等16个重点项目,引领成渝公共法律服务深入合作。
为共建公共法律服务“最强朋友圈”,川渝两地提出了建立法律服务联盟,协同打造西部法律服务产业聚集群,联手建立面向“一带一路”的商事仲裁、调解中心,共同推进境外分支机构互补设立,探索共建“一带一路”商事互联网仲裁院,打造全国一流外国法查明中心。推动四川法网与重庆法网并网运行,实现公共法律服务数据共享共用,公共法律服务成渝通办。打造法治服务新载体,建立跨区域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协调中心,深入推进政法公共服务建设,跨域立案、代为送达、异地取证、资产查控等事项全面落实,38项川渝公安通办事项全面实现异地可办。
截至目前,川渝两地已成立涉外法律服务联盟与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服务联盟,联合发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涉外法律服务和知识产权法律服务机构、律师名录,成立“川渝地区调解专家库”,建立两地统一的涉企纠纷受理平台。
“中午在重庆吃火锅、下午在成都看熊猫、晚上逛春熙路太古里。”“双城”到底方不方便?两地居民的感受最真切。
两年多来,围绕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川渝两地协同实施两批次43项便捷生活行动举措,推出311项“川渝通办”事项、累计办理超过1000万件。截至目前,川渝两地已初步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公共法律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正不断提高。优质、高效、便捷的公共法律服务,已经渗透到社区生活的方方面面,基本上做到了“抬头能见、举手能及、扫码可得”。
“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共法律服务就在身边,就要把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打造成一种‘随时随地随身’的‘全时空’服务,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水涨船高’。”唐洪春说道。
自此,一个覆盖川渝16个地市,总人口规模近1亿人,面积达18.5万平方公里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正在逐渐成型,让近者悦、远者来。
【结语】
没有哪两个相邻省市如四川、重庆一般,山水和合、刚柔相济、同源同质,共同造就绵长久远、神秘灿烂的巴蜀文化。
法治,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坚强保障。两年多来,四川政法人和行政执法人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和一体化发展理念,合力共建、相向而行,以法治的方式强力推动这一国家战略全面提速、整体成势,让巴山蜀水有了许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可喜变化。
踵事增华,踔厉奋发。我们坚信,在可预见的未来,川渝法治合作定会凭借强劲东风,向宽领域、全方位快步迈进,强力护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见势成效。
原文链接:https://www.sichuanpeace.gov.cn/llqy/20221011/266620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