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日报:吕丽:“用我们的‘忙’换老百姓的好日子”
1月11日《检察日报》第10版
吕丽(左)和同事巡查学校周边电子烟售卖情况。
“虽然经常风尘仆仆、马不停蹄地奔波,但看到问题被整改,得到群众认可的那一刻,一切都值了。用我们的‘忙’换老百姓的好日子,这就是公益诉讼检察人的幸福。”前不久,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海勃湾区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吕丽获得全国“最美巾帼河湖卫士”称号,在乌海检察机关引起不小的轰动。了解她的同事知道,这个荣誉落在她身上,可谓实至名归。
保护流域环境的“守河人”
黄河进入内蒙古,首站便是乌海,穿城而过105公里,沿岸工矿企业、农畜养殖场所、交通设施密集。身为喝着黄河水长大的乌海人,吕丽坚持把保护母亲河的责任记在心上,落在脚下。特别是2018年开始从事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后,她和同事多次走村入户,开展公益诉讼检察走基层特色宣传活动,与相关行政部门积极沟通,凝聚公益保护共识。
2021年5月,吕丽和同事在开展河道及重点保护区域日常巡查时发现,一家大规模饲养牲畜的养殖场建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内,且离黄河较近,直接影响黄河水域生态环境。吕丽带领办案组向相关行政机关制发诉前检察建议,并组织区农牧水务局、生态环境部门、兽医局等召开圆桌会议,确定专项治理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共同制定整改方案。“本来是我们的工作,检察院却牵头做了这么多事。”参会某部门代表感慨道。
涉黄河生态保护案件往往牵扯多个行政部门,吕丽及其团队有效利用诉前程序统筹协调,督促职能部门综合治理,做好“前端化解”,以最小司法投入获得最佳社会效果。
清理行洪障碍的“起钉人”
有人说,监督太难,办案太累,但叫苦、畏难、喊累从不是吕丽的风格。她把担当使命刻进骨子里,对每一起案件都以“求极致”态度寻求最优解。
2019年5月,海勃湾区检察院巡查河道时发现,千里山镇王元地村敬老院南侧、包兰铁路附近河道内存在围垦造田现象。“耕种过的河床土质相对疏松,汛期经洪水冲刷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影响堤防稳固。更为严重的是,河道流经的包兰铁路涵洞现处于堵塞状态,如遇山洪,将严重威胁下游居民人身财产及铁路运输安全。”吕丽带队实地调查,了解到侵占河道种植的农作物有60余亩,种植户鲁某坚持不肯搬迁。
“搬迁工作需要获得当事人的理解,不然农户和政府结下‘梁子’也是一种隐患。”吕丽多次上门释法说理,为鲁某耐心讲解侵占排洪河道的违法性及危险性,每次一聊就是大半天。几次下来,鲁某不再闹脾气,开始主动和吕丽沟通,诉说自己的困难。经吕丽牵头,多方协商后达成一致:汛期来临前,未成熟的农作物由政府组织人员铲除并承担相应费用,成熟的农作物由鲁某自行收割并清理干净。
带队走在前头的“吕老师”
2021年,吕丽迎来新挑战:担任检委会专职委员。她不仅自己总是处于学习状态,还努力带领同事一同汲取知识的营养。“她是专家型检察官,也是我们的好导师。”谈起吕丽,身边同事众口一词。
办案工作中,吕丽以身作则,面对困难从不退缩。两年来,她全程参与办案团队办理的所有案件,大到对案件定性的把控、小到起诉书每个字的使用,都精益求精。她常说:“我们所说的每一句话都代表国家、代表法律,对案件负责就是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对自己负责。”
督促治理243.21亩被污染水域和128亩被污染水源地,清除86亩违法堆放的垃圾,拆除河道违章建筑2240平方米,清理渣土3600立方米……吕丽带领团队常态化对黄河沿岸及河道开展监督,以“诉前检察建议+检察工作函”方式实现维护公益目的。
“我一个人可能走得很快,但一群人接续前行才能走得更远。我希望将这份沉甸甸的责任传递给团队的每一个成员。”吕丽说。
原文链接:http://www.nm.jcy.gov.cn/jcfc/202301/t20230112_3961820.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