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线上调”、审理“云端见”……四川红色法庭数字赋能让群众司法体验更舒心
苍松翠柏,鸟鸣山幽,在全国规模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的不远处,一座白墙黛瓦的建筑庄严矗立,这就是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人民法院沙溪人民法庭(简称“沙溪法庭”)。
91年前,红四方面军入川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并成立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川陕省苏维埃革命法庭由此诞生。从此,红色法治文化开始在这片洒满烈士鲜血的土地上生根开花。2022年,为纪念川陕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通江县法院将沙溪法庭建成了一个集展陈、教育、审判于一体的“红色法庭”。
依托现代信息化技术,地处大巴山深处的沙溪法庭现在也成为了立案“不打烊”、矛盾“线上调”、审理“云端见”、执行“不掉线”的新时代枫桥式人民法庭,法官办案更高效、当事人诉讼更便捷、司法体验更舒心……今年1月18日,沙溪法庭被表彰为“平安四川建设先进集体”。
传承红色基因 法治教育根植人心
“平分土地”“赤化全川”“斧头劈开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在通江境内,有不少凿刻于悬崖峭壁上的石刻标语。这些标语简单易懂、富于感染力,把党的政策方针口语化、本土化,唤起民众对革命战争的支持,是红四方面军在川陕苏区的一大创举。
在沙溪法庭,这种大众化、口语化的宣传方法随处可见。将法庭院坝建成“红云崖”法治文化广场,干警手绘的“黑板报”融入反邪教漫画、养老诈骗典型案例,让过往群众看得津津有味、深受触动。每月15日开展的“法庭开放日”活动,还为8万余名群众提供“点单式”普法宣传,将法治意识根植人心。
沙溪法庭二楼,是通江县法院设立的“川陕省苏维埃革命法庭展馆”,这里利用声、光、电等多媒体技术,还原川陕省革命法庭第一次公审大会的场景,并将当时的土地法令、婚姻条例、劳动法令等内容制成了放大版的复印件。以沉浸式、互动式、全景式的体验,让参观者受到教育、产生触动、引发共鸣。
数字科技赋能 审判执行高效便捷
应时代之变、顺科技之势,通江县法院将智慧法院建设成果延伸到诉讼服务最前沿、司法审判最末端,不仅使审判工作提质增效,更让当事人全面体验到“云办案”带来的便利。
沙溪法庭一楼入口处,AI导诉机上正轮流播放着干警录制的立案、保全、执行等10部微视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引导当事人理性选择解纷途径。这是通江县法院在全省率先设立的基层人民法庭“24小时自助法院”。
“这里设立有自助立案系统和智能服务终端系统,即使在深夜,当事人也可自助办理诉状模板生成、立案信息填报、诉讼材料流转、诉讼费用缴纳等业务。”3月8日下午,通江县法院院长刘伯梅向记者介绍,为方便辖区众多的外出务工人员,沙溪法庭还建立“云上法庭”,身处异地的当事人可通过微信“一键出庭”,网上参与线上诉讼。
立案可以24小时“不打烊”,执行工作也实现了24小时“不掉线”。2022年初,通江县法院组建“执行110”团队,实行24小时值班备勤。申请执行人发现被执行人下落或提供被执行人可供执行财产线索时,通过拨打值班电话联系执行110团队干警,对被执行人财产线索予以核查核实。
依托执行指挥中心和“执行110”工作机制,通江县法院在沙溪法庭组建了“执行110联动中心”,紧密衔接判后答疑与执行督促。通过释法明理、教育引导等方式,2022年,执行义务人主动到沙溪法庭履行案款321.49万元,进入执行程序生效法律文书同比减少30%。
创新多元解纷 激发基层治理活力
“法官你说得有道理,我回去再考虑考虑。”3月8日,由于子女与家庭用钱问题,卢某某来到沙溪法庭“易芳进调解室”,要求与丈夫离婚。在法官和妇联工作人员的耐心聆听、积极建议之下,卢某某将心里憋了多年的委屈、气愤在没有压力和顾虑的情况下说了出来,情绪得以宣泄,最终决定撤回起诉。
易芳进是通江县法院的一名法官,拥有法学和心理学双学位。通江县以她的名字命名“易芳进调解工作室”,将心理咨询运用于婚姻家事调解,引入基层妇联力量,建立了“心理+法理”的婚姻家事矛盾治理网格,实质化解婚姻家事纠纷70%以上,该工作做法获全省法院推广。
人民法庭是司法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前沿,在促进基层依法治理方面承担着重要职能。除了携手妇联,沙溪法庭还主动融入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吸纳辖区826名网格员为编外“调解员”,整合法庭干警为编外“网格员”,形成“干警+网格员”的矛盾纠纷源头化解机制。依托“云视讯”网络终端建成解纷联动中心,让“千里连线”“键对键”调解成为可能,打破“面对面”的线下传统调解,开展线上指导、联合调解300余次。
原文链接:http://chinapeace.gov.cn/chinapeace/c100059/2023-03/23/content_12643055.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