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江:建设美丽乡村的“领头雁”
走进北关区柏庄镇沙高村,映入眼帘的是村道两侧的女贞树,它们整齐秀丽,生机勃勃。看到眼前的景象,谁会想到两年前,这里还是污水横流的臭水沟。这只是沙高村村容村貌巨大变化的一个缩影。两年来,沙高村的各项工作呈现质的飞跃,村集体收入倍数增长,村两委号召力显著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这些成绩的取得,渗透着驻村第一书记王春江的心血和汗水。
王春江,男,中共党员,安阳市北关区人民法院党总支委员、执行警务中心主任。2021年7月,区委任命王春江为驻柏庄镇沙高村第一书记,进行为期两年的驻村帮扶工作。春江同志深知责任之重大、使命之光荣,他扑下身子,扎根基层,沉下心去,勤勉履职,踏踏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克难攻坚为乡村办好事,让帮扶村展现新面貌,焕发新活力。
突出党建引领提升治理能力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驻村工作伊始,王春江和其他新到任的第一书记一样,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难题:村党支部号召力不强,村民参与度不高,工作推进困难。王春江决定充分发挥党组织统筹全局、协调各方的带动作用,调动多方力量解决问题。
沙高村长年在外务工的青壮劳动力较多,有200多人从事着建筑、铆焊,装修、木工、铝合金塑钢制作等技术工作。前两年间大都因疫情原因返乡,赋闲在家。王春江认为,如果能让这些人投身乡村建设,不仅能够人尽其才,推进建设进程,更能减轻社会治理压力。为此,他把村里热衷公益又懂技术的老党员、青年党员召集到村委,向大家讲明环境建设对于乡村治理的重要意义,号召大家发挥党员先锋引领作用,充分运用赋闲时间,以相对较少的报酬,为全村贡献力量。王春江的话加深了大家对“党员身份”的理解和定位,激发起党员的责任感和荣誉感,纷纷表示要积极投身其中,还动员其他村民共同参与。
就这样,越来越多的村民在党员的带动下参与到沙高村环境建设中来,沙高村的路面、渠面都硬化起来,公共设施逐渐健全,环境治理和维护人人参与,“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日益形成,村两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大大增强,村民口中的“王书记”成了百姓的“贴心人”。
盘活集体经济力求集体增收
沙高村收入来源少,经济基础薄弱,除每年4万多元的绿化占地补偿款外,几乎再无其它集体经济收入。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增加集体收入首先要发展产业经济。对底子薄、基础差的沙高村来说,发展什么产业最合适?考虑到村民大量空房、宅基地闲置的情况和柏庄镇丰富的服装产业资源,王春江想到因地制宜,兴建厂房对外出租,搞服装加工。提议一经提出,得到了区委组织部和镇党委大力支持,但真正落实起来,却要克服重重困难。资金问题首当其冲,王春江向上级说明困难,积极争取,获得了5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综合考虑租金、环境和安全生产要求等因素,选定村委会西边的两处闲置宅基地建厂,自2022年9月中旬开始动工,11月底建成,主体面积650平方米,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4万多元租金收入。
某通讯公司在九十年代与沙高村签订了一份为期30年的租地合同,占用沙高村集体土地建设通讯塔,该合同于2022年3月到期,通讯公司欲与沙高村续约,但原定价格显然已不符合经济发展形势。为了不让村集体利益受损,王春江充分运用法律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积极与通讯公司协商,为沙高村争取到每年7000元租金,一次性交清5年租金的续约条件,使村里又多了一大项集体收入。
此外,对于长期拖欠租金的承包户,王春江同样晓之以理、明之以法,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使多笔大额租金高效追回,并且完善了账目管理机制,增强了村民的法治意识和规矩意识。
看似寻常却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驻村前,区委给该村定下年收入10万元的目标,如今沙高村不但顺利达标,脱离了集体经济薄弱需帮扶村的行列,而且至2022年底,集体收入达23余万元,较2021年提高5倍多,集体经济被彻底盘活。
兴建惠民工程提升人居环境
民之所急,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沙高村基础设施老旧,一所公厕都没有,这给群众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不便。于是,王春江决心进行“厕所革命”,为村里建一所公共厕所。他多次与法院领导沟通,为解决融资难题开辟新路子。2021年8月,该院召集安阳市多家金融机构开展专题帮扶会议,促成了上述金融机构对沙高村的捐款帮扶,破解了资金难题。之后,王春江召集村里的能工巧匠,号召共同参与建设,最终沙高村第一个水冲式厕所终于高质量建成并投入使用,为村民解决了如厕的现实难题。
村委会后面文化广场,是全村地势最低的地方,向下游排水的沟渠长年被杂草和建筑垃圾堵塞,每到汛期下大雨的时候就形成堰塞,整个广场全是雨水,上面漂浮着杂草和生活垃圾。特别是2021年7月,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把文化广场都淹没了,站在广场西侧向东南望去,一片汪洋直至村外。王春江看到这番景象,当即下定决心要疏通排洪沟渠,根治水灾隐患。
村里一直以来没有完善排水系统,没有污水管网,村民生活污水乱排乱放,街道污水横流,汛期更会加剧。王春江抓住镇政府开始实施排污管网工程的政策红利,多次向镇党委主要领导汇报情况,说明困难,力求将沙高村四条主要街道一并纳入该工程,镇里经过实地调研后,同提议及论证,从镇财政拨付6万元增建沙高村村内污水管网工程,不仅大大改善村环境质量,而且排水系统畅通,消除了水灾隐患。
沙高村人口不过千人,耕地仅800余亩,但村里村外荒沟坑塘就有30多亩,水渠间杂草丛生,十分脏乱。自驻村后,王春江就与村两委多次讨论商议,决心围绕村中“两渠三坑”做文章。他带领村两委干部对全村坑塘进行集中排查,整合闲置土地,植树的同时,将村委会后面文化广场东侧打造成村民休闲游园。深挖斜沟,培护出岸堤,堤南边种植两排女贞树,形成休闲小道,堤北两处空闲宅基地上种植1300余株石楠苗,200棵月季苗和400多株鸢尾。2022年5月,又组织人员移栽大量竹子、石楠至公共空地,并发动群众在村里的小树林、排洪渠边撒下油菜花籽,让坑塘变成了游园,沿村南、村东排洪渠植下四季常绿女贞树苗1000棵,实现了进村“一眼绿”,容村貌大为提升。
乡村变绿了,变美了,但如何把美丽和绿色留住,让生机永驻沙高村,是王春江思考最多的问题。为此,他走到村民中间,进行环境保护的法治宣传,向村民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知识,普及日常生活中的环保知识,引导村民树立绿色生活理念,号召大家做参与环保、了解环保、支持环保的好公民,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作环保宣传的同时,他还和村干部一起带头义务劳动,打扫村庄街道,捡拾绿化带中的枯枝垃圾、清理电杆上的飞线、小广告,此外,还自制模具,在全村六条主干道刷出车位,如今村里有了300多个停车位美观又整齐。为保证树木成活率,他向专业人士请教育树经验,查看树木长势,严防病虫害,科学组织灌溉、浇水,通过精心培育,绿化树木成活率达90%以上。
“驻村工作,忙碌并快乐着。”回顾两年驻村工作,王春江感触颇多,“有时会感觉累,也会遇到重重困难,但能够参与到乡村振兴这一历史性的伟大工程中,实在是人生之大幸,而且有党委、政府做坚强后盾,就没有攻克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看到乡村的变化,看到群众脸上的笑容,我觉得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原文链接:http://www.hncourt.gov.cn/public/detail.php?id=196050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