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 | 六安裕安吴家兵:小牛村里任劳任怨的“老黄牛”

时间:2021-01-04 来源: 作者:

  

  他叫吴家兵,是一名退役老兵,更是裕安区检察院的一位干警。2018年4月,根据组织安排,他作为六安市第七批扶贫选派干部,被派驻到裕安区新安镇小牛村,一个国家级贫困村任扶贫工作队副队长,一干就是三年。

  找准位置、深入群众

  刚到小牛村,吴家兵没有把自己当做是组织上派下来的扶贫干部,而是把自己定位成小牛村的一名普通党员。他特意买了一辆电动车,没事就骑行在村里的乡间小路和田埂沟坝,到农户家唠唠嗑,在田间地头帮农作的百姓干农活,帮村里的五保老人打扫院落。遇到特别困难的老人、孩子和残疾人,他经常默默的留下几百块钱,隔三差五的从家带点衣服、米油和学习用品去帮助他们。

  从2018年4月8日到村,一直到稻子成熟,5个月时间,他跑遍了全村500多户,记满了20多本笔记,但却全面掌握了小牛村的村情户情,融入了小牛村的工作生活环境,得到了村干部和村民们的认可,群众们有什么困难和建议都会毫无忌讳的同他交流,都说他是一个穿着皮鞋的“泥腿子”,是小牛村任劳任怨的“老黄牛”。

  强化队伍、分片包干

  在小牛村,扶贫工作队发现村两委班子老龄化较严重,基层组织力量明显不足。吴家兵与工作队队长、村两委及包村干部反复研究讨论,并报请镇政府同意,重新聘用了一名大专毕业生担任扶贫专干,从外村协调选任一名年轻的本科生来村担任妇女主任。班子配齐了,战斗力也显著增强。

  在工作上,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也提出了“中心工作一起上,扶贫工作分片干”的思路,对于阶段性的中心工作大家一起上,短时间突击处理;在扶贫工作上,将全村分片,明确责任人,精准掌握每个贫困户的情况和变化,避免了“大锅饭”现象的发生。由于工作方法得当,小牛村的扶贫工作始终位列市、区前列,多次被评为区脱贫攻坚先进村,由小牛村工作队首创并在全国推广的“扶贫项目库建设流程”更是在国家级经验展示会上被国家扶贫办列为扶贫项目建设的制度化规定。

  因地制宜、精准施策

  小牛村属于典型的丘陵地区,土质以黄泥为主且多为荒山,不适合种植,留在村里的贫困人口大多都是老弱病残,怎么才能彻底摆脱贫困面貌?吴家兵几乎征求了村里的所有老人、党员、退职村干和村民组长的意见,大家普遍认为村里缺水、缺电、少路、没技术,穷根挖不断。有了原因就要找解决方案,扶贫工作队找到了派驻单位裕安区检察院的领导,联系了当地交通、电力、水利、农业、林业等业务单位,提出了一系列发展产业计划,通过项目申报,逐步实施了主干道硬化12条,小型农业水利25座、农网改造耗资380万、特色种养户技术培训全覆盖等脱贫措施。

路通了,水足了,群众们勤劳致富的积极性也就增强了。特别是今年,仅鸡鸭鹅规模养殖和稻田养虾这两项,就为全村98户贫困户带来产业补贴34万元和销售480余万元的收入,群众富了,他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扶贫扶志、共奔小康

  养殖大户老邓以前是全村有名的贫困户,家中两个孩子上学,自己因病不能外出务工,老邓就破罐子破摔,消极、酗酒。吴家兵了解到情况后,多次上门找老邓谈心,跟他讲党的政策、聊男人的担当、谈孩子的未来。他看到老邓家是个单门独户的偏僻庄子,周围荒山水洼地较多,便提出了发展生猪养殖和水产养殖这个居家致富的路子,并帮老邓联系贷款,协调国土和建设部门批准,自建了300多平米的猪舍,深挖清淤40多亩水洼,引进了100多头黑毛仔猪,放养了一万多元的虾苗,全部采用无公害喂养。年底收获了,吴家兵再一次联系单位食堂和同事朋友们,采取扶贫消费的办法帮助老邓销售了猪肉和鲜鱼1.8万余元。近三年,老邓家越干越有劲,每年纯产业收入都稳定在30万元左右,盖起了楼房,给儿子买了轿车,彻底摆脱了贫困面貌。

  特困留守学生小张,因父母婚姻失败跟爷爷奶奶生活,但2019年底,二老因病相继离世,小张只能与身患肝硬化的单身汉大伯为生,一米七几的个子,却穿着小时候的衣服、大伯的旧鞋子。吴家兵来到小牛后,帮助小张的大伯申请了贫困人口,又与所在单位志愿者对接,成立临时慈善资金定点帮扶直至小张顺利步入大学校门。这几年,裕安区检察院志愿者们经常到她家慰问,给她送去合身的衣服、学习用具、辅导教材和助学金,折翅的小天使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三年的时光转瞬即逝,吴家兵也即将完成组织赋予的光荣使命回院复职。小牛村的百姓舍不得他,面对村民的挽留,他笑着说,“看见小牛这几年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知足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下一步,国家将开展新的一轮振兴乡村战略,相信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在扶贫干部和村两委的带动下,小牛村一定能建设成更美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原文链接:http://www.ah.jcy.gov.cn/dwjs/jcfc/202009/t20200909_295285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