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丨老潘“不见老”
8月14日《检察日报》第8版:老潘“不见老”
潘志荣(左)在满都拉口岸宣传公益诉讼
“草原是我们的家,守护自己的家,我不累!”
——党的十九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达茂旗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第三检察部主任潘志荣
他集众多荣誉于一身: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模范检察官”、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北疆楷模……
他就是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达茂旗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第三检察部主任潘志荣。
今年58岁的潘志荣在达茂草原上忙碌了34年,也从小潘变成了老潘甚至潘爷爷,但牧民们始终把他当作“蒙”小子,而他自己也总是当仁不让:“我不老,我不累,我行。”
草原上的老潘一直不老,不老的老潘守护着草原。
他对草原爱得深沉
“老潘就是达茂草原的活地图。”自从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开展以来,达茂旗检察院第二检察部主任王春霞常和老潘一起下牧区,她发现在缺少地标、一望无垠的草原上,老潘总能熟门熟路地找到想去的任何地方。
老潘笃信“脚上的泥越多,离牧民们的心就越近”,在30多年的检察生涯里,他数次走遍了全旗77个嘎查和行政村。2011年,从任达茂旗检察院派驻满都拉检察室主任兼派驻石宝镇检察室主任起,他坚持游牧办公,巡访了全旗980多个牧场点和3400多户农牧民,留下了400多位牧民的联系电话。2017年底,从事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后,他又开始一遍一遍地梳理草原。草原的一石一木都被他藏在了心底。
祖国边境线上的满都拉口岸,2座储存量达10万吨的仓库在2个月内拔地而起,数万吨粉状煤入库,“黑羊”变白了,“黑风”不见了,天空变得更蓝了,草原变得更绿了;
艾不盖河是达茂人民的母亲河,40多块水表在诉前检察建议发出后不久便安装到用水单位,水资源评估、河流综合整治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艾不盖河水量更多了,水质更清了;
西河乡德令沟村委会公忽洞村,非法经营十多年导致铁粉漫天飞、污水遍地流的选矿厂被关停取缔,一夜之间被推倒成为废墟,生态环境恢复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村民的情绪平和了,笑容更多了……
潘志荣公益诉讼办公室成立以来,草原上越变越美的故事牧民们总是娓娓道来,大家相信,没有什么事情难得倒老潘。可他们不知道,老潘在背后付出了很多。
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是全新的领域,可借鉴的做法、案例都有限,为了尽快熟悉公益诉讼领域,晚饭后就回到单位翻阅案卷、研究法律规定的老潘几乎每天都要加班到半夜,妻子杨淑梅心疼地埋怨:“都是做爷爷的人了,你就不知道歇一歇。”老潘总是憨憨地笑笑:“快了快了,忙完这一段。”
可这一段不是一般的长。经过学习借鉴,潘志荣公益诉讼办公室先后建立了公益诉讼台账制度、联席会议制度、信息共享机制和恢复性司法长效机制等一系列工作制度机制。
“办起案子来潘主任没日没夜。”达茂旗检察院书记员杨强说起师傅,有敬佩,更有心疼。
“草原是我们的家,守护自己的家,我不累!”老潘笑着,脸上堆积的皱纹舒展开……
他敢于挑重担
今年以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似乎把整个节奏都打乱了。
大年初二,老潘就和疫情“杠上了”。他主动请缨与年轻干警一起值班,深入住户进行排查,认真核查小区出入车辆,主动介入防疫物资诈骗案,针对公民信息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发检察建议。
疫情平稳后,老潘回归主责主业,又和核心业务数据“杠上了”。如何在疫情影响下,保证核心业务数据只增不降?如何办理更多的精品案件,充分发挥检察业务核心数据“指挥棒”的作用?老潘要考虑的事情越来越多。
“都是需要啃的硬骨头!干不干,怎么干,好多人都在盯着老潘看。”达茂旗检察院检察长尹桂君说,“老潘始终像一座灯塔,带领着全院一起前行。”
为了干好工作,老潘迈过很多坎:从粗通蒙语到成为蒙汉双语的业务专家;从法律的门外汉到讲述牧民听得懂的法律;从检察室工作到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的探索。
今年初,包头市检察院提出要建立以数据为中心的业务指导管理机制。新精神就要有新举措,本就不爱说话的老潘话更少了。大家都知道他又在琢磨,再大的难题,他总能想出办法。
半年刚过,统计数据出来,老潘的办案团队受理各类公益诉讼线索同比增长80%,案件量大幅增加,办案领域不断扩展。截至目前,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已经达到了去年全年的办案数。得知所在部门的各项核心业务数据均有提升,全院工作较去年均有提升,老潘憨憨地笑了。
达茂旗检察院副检察长白三虎告诉记者,老潘勇于挑战新领域,创造新业绩。两年的时间,潘志荣公益诉讼办公室先后办理案件139件,提起诉讼4件,均已判决生效。其中,艾不盖河水源地地下水超采破坏生态环境案入选“全区河湖四乱清理”专项行动典型案例。
他善于直面问题挑战自我
已经是蒙汉双语诉讼专家的老潘一点没有专家的架子。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公益诉讼专班组建后,老潘成了提问最多、咨询最多的基层检察官。
“敏而好学,又扎实严谨!”青年检察官白静作为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检答网解答专家,经常在网上网下解答老潘的提问,她说,“潘主任办案经验丰富,爱琢磨,爱学习,经常带着思考提问,我们也受益良多。”
今年,包头市检察院从全局、长远角度,全面实行“订单式”对下指导工作模式。通过为基层检察院提供你“点”什么,我“上”什么,你需要什么,我提供什么的“订单式”服务,解决基层检察院的办案难题。
老潘逮住机会,借助平台,积极推荐本院的“宝贝”人才,让年轻人去“见世面”。截至目前,先后有20余人次到包头市检察院、其他地区检察院交流学习。与此同时,他虚心求教,无论是线上还是网下,只要有机会,老潘就要问。有哪位同志回来,老潘一把就拉到自己的办公室“偷师学艺”。
“这让我想起了老潘记录农牧民家长里短、案件办理进展情况10万余字的《民情日记》,如果说那是农牧民的‘晴雨表’,那今天老潘记的就是检察工作的‘心经’。”达茂旗检察院副检察长刘锋说。
前不久,原本对“高科技”不感冒的老潘也上了心。原来,疫情防控期间,办案人员不能进入看守所提讯犯罪嫌疑人,犯罪嫌疑人也不能到庭审现场受审。老潘有个案子马上就要到期了,他主动向领导提出借助远程提讯系统、远程庭审系统提审犯罪嫌疑人、审理案件,三方隔空对话开庭,确保了各环节顺利进行。
作为达茂旗检察院“云”办案第一人,老潘为其他人作出了榜样。今年以来,达茂旗检察院使用远程提讯系统83次、远程庭审系统21次,“智慧+”在大草原上跑出了检察“加速度”。
最近,老潘又在“铆着劲”地想一件事:公益诉讼工作如何结合达茂旗地处边疆,有口岸、有边境线的地域环境,结合“一带一路”,走出具有边疆特色的公益诉讼之路。“我现在已经基本有了思路,并且相关工作正在探索推进,等想好了我就去找相关部门负责人请教。”老潘对记者说。
老潘虽然老了,但他永远保持着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始终“不见老”。他还是那个乐于工作、虚心求教、方向明晰、勇于尝新的老潘,用实际行动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他还是那个不知疲倦的“游牧检察官”,在大草原上播撒着光和热。
原文链接:http://www.nm.jcy.gov.cn/jcfc/202008/t20200817_290722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