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综合实验区检察院全力打造非法占用海岸线类案法律监督模型
以智慧检察守护大美海山
——平潭综合实验区检察院全力打造非法占用海岸线类案法律监督模型
□记者 陈菁 特约记者 陈锦
日前,由平潭综合实验区检察院打造的非法占用海岸线类案法律监督模型获评全国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竞赛一等奖。近年来,平潭检察院围绕“数字检察”战略部署,向科技要战斗力,发挥好大数据、“互联网+”等现代科技的智慧检务理念,建立福建沿海七地市涉海洋公益诉讼协调指导中心大数据应用平台,提升跨区域检察协作能力,为生态环境资源保护注入智慧检察力量。
能动履职 科技发力
2023年4月,平潭检察院打造的非法占用海岸线类案法律监督模型在定期导入的平潭行政审批局12345群众投诉举报数据信息中,筛查发现一条涉及平潭君山镇大结屿岛非法围填海的群众举报线索。
“经关键词、特征要素识别筛查,我们将该条投诉举报归类为非法占用海岸线类,地点特征要素定位是平潭大结屿岛西侧和南侧海域。”平潭检察院第五检察部检察官助理李坚说,“经数据碰撞和关联分析,我们发现不同时期还有一条围填海问题的群众举报信息涉及大结屿岛,该问题于2019年1月被行政机关立案查处信息,但无处罚结果信息。”
根据地点特征要素定位,结合历年航拍地图、海域使用权属数据,模型再次进行了信息碰撞和匹配比对,发现大结屿岛非法占用海岸线建设码头问题至今未有效处置。经现场勘验走访和调取相关材料,平潭检察院确认该违法行为查证属实,针对有关部门未全面履行海域使用监督管理职能问题立案行政公益诉讼案件2件,督促行政机关重新立案查处大结屿岛非法占用海岸线违法行为。
数字赋能 破浪出圈
“优良的生态环境是平潭开放开发的‘真宝贝’。但近年来,非法占用海岸线违法犯罪持续多发,且面临相关线索发现难、研判难、跟进监督难等问题,长期困扰着执法司法部门。”平潭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王桦说。
非法占用海岸线可能造成海洋环境污染、生态功能减损,抗自然灾害风险能力降低。非法占用海岸线类案法律监督模型聚焦海洋生态保护领域突出问题,以海岸线保护法律监督为切入口,打破行业“数据壁垒”,通联部门“信息孤岛”,建立结构化数据池,汇聚了海岸线巡查督查发现线索、行政处罚案件、群众投诉举报、卫星遥感地图、海域使用权属等数据信息,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筛查比对,从中发现行政机关未处罚、处罚后未申请强制执行、未强制执行等怠于履职情形,深挖监督线索,拓展模型运用,融入社会治理,形成了平潭数字检察特色发展之路。
“我们的研发得到了‘国家队’力量的支持,与位于平潭的自然资源部海岛研究中心建立了协作机制,在办理海洋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案件中开展协作配合,实现了历年非法占用海岸线巡查督查线索数据共享。”平潭检察院第五检察部副主任陈捷亮告诉记者。
模型投入应用以来,发现公益诉讼线索29件,查证属实25件,推动福州、泉州、宁德、平潭立案12件、磋商7件,发出类案检察建议书5份,多地实现办理非法占用海岸线公益诉讼案件零突破。
大美海山 检察守护
2022年11月,在平潭检察院的发起下,全省首个由行政执法部门与司法部门共建的海洋生态协同保护中心成立,针对海岸线治理存在薄弱环节、公共利益保护存在缺位等问题,遵循从类案监督到社会治理的价值路径,建立跨部门、跨区域海岸线协同保护机制,促进海岸线保护长效预防和有效治理。
同时,平潭检察院倡议发起福建检察机关守护海岸线生态检察协作机制,推动建立起以平潭综合实验区为中心,辐射其他沿海6地市的涉海洋公益诉讼大数据应用平台,提升全省检察机关海洋生态保护跨区域协作能力水平。
平潭检察院表示,监督模型本身具备“大数据筛查分析+人工智能辅助研判+卫星遥感地图识别比对”的特性,也让它具有了较强的全国沿海推广性和多场景适用性。模型的研判规则和研判能力不但适用于非法占用海岸线的类案,同样也适用于具有耕地保护红线、生态公益林地范围、自然资源保护区范围等具有卫星遥感地图匹配特征的耕地保护、林地保护、自然保护区保护等其他同类型的大数据法律监督领域,进一步拓展社会治理成效。
责任编辑:林少颖
原文链接:http://www.pafj.net/html/2023/zhihuizhengfa_1027/3659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