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滋味 似水微澜
别样滋味 似水微澜
——读张遂涛《读书滋味长》
□张策
喜欢张遂涛的随笔集《读书滋味长》,最喜欢字里行间那种平静而沉稳的状态。
《读书滋味长》里的几十篇随笔,大都是遂涛在《人民公安报·剑兰周刊》开辟的“听雨夜读”专栏中发表过的,是作者关于读书、购书、品书的感想体会。书籍对于遂涛而言,显然须臾不可或缺,已是生命的一部分。遂涛在读书中追求着有识、有益、有趣的原则,并且用自己的文章把这种阅读的乐趣传递给更多的读书人。从某种意义上说,遂涛就像是个辛勤的搬运工,是把知识传播出去的智者。
细想想,这比喻其实是不恰当的。搬运工的最高标准,是要把货物原封不动地送到货主手里的,而遂涛却需在自己的读和写中融入更多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其实这样的创作,应该比所谓原创更见功夫的,因为作者即使达不到高屋建瓴的程度,最起码也应该做到锦上添花。这之间的思考与总结归纳,其实是费时费力费脑筋的事情。而遂涛却这样做了,而且做得心甘情愿,做得很好很出色。遂涛以他平静而略带幽默的叙述,把更多的读者带入了书的世界。他的这种努力,如涓涓细流漫过世界,似乎掀不起什么大的波澜,却构成了《读书滋味长》这部书里最珍贵的格调和内涵。
说到读书,常常会引发许多有识之士的感喟:现在社会,读书的人少了,值得读的书也少了,这个时代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其实如此地发牢骚,不如平静地面对这个纷杂的时代,像遂涛这样,去引导人们读书,去教会人们读书,去打开书籍的门,让更多人窥见书中的世界。这个世界其实是真实世界的映像,是真实世界的翻版,是人类对真实世界更具个性化的认知。说到底,这也是真实世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古人所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真的是一句真理,学习与实践的结合,被这句话说得清晰透彻,再明白不过了。读万卷书,也是行万里路;而行万里路,则应是读万卷书的验证与测试吧。从客观实际看,其实读万卷书是行万里路的基础,就像我们驾车跑长途前打开百度导航。当然,这也是个不恰当的比喻,导航实用、快捷,但培养了驾车人的依赖,使得有些人离了导航无法开车。而读书则是一种滋养灵魂的事情,它可能不会指导你办一件具体的事,却能让你对某一类事有所感悟。
如果说到为什么现在读书的人少了,那肯定要说到当今时代的现状种种:浮躁,焦虑,功利,冷漠……诸多的因素造就了一个如万花筒般不停旋转的世界,也造就了人们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戾气。而读书,并且能读进去,则需要平静,需要凝神聚气,需要心平气和,需要身入其境。古人当然早明白这个道理,读书时会选一寂静雅致之处,屏退了丫环小厮,还需焚香净手。当下社会当然很难如此,但如果在地铁车厢里,偶然看到一位聚精会神的读书者,便感觉这人如一粒火种,他在点燃着文明的世界。
遂涛就在做着这样的事情。他的职业是一名警察,一名在法律与实践中苦苦钻研的执法者。他的生活与工作环境,似乎没有给他很多读书的氛围。但命运造就了遂涛偏偏是个写作者,更是个读书者。这显然是难能可贵的事情。和许多人一样,遂涛的童年是很少书读的,当教师的叔叔仅有的几本教辅材料,竟是遂涛的启蒙读物了。从这几本严格说不算是书的书开始,遂涛渐渐沉入书的海洋,并从中悟出了一个道理:“从文字出发,抵达的却是人。只有如此理解,才跟自己的生命有关,也才永远没有追求的尽头。”没有尽头,自然就是说是个过程,这个过程与一个人的生命应该是等长的。我在读了遂涛的《读书滋味长》之后,还有一点感想,那就是这个过程应该是平静的,否则便难以为继。这种平静就像是一股绵延不断流的溪水,即使穿行在火山熔岩的燥热之间,也依然保有着虽微小却从容的波澜。其实不仅是读书,当下做人也应如此的,人们抵制浮躁的灵丹妙药,也许就是内心的平静吧。这种平静,来自信仰,来自修为,也来自读书。
古人有联云:“每逢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此联是清朝三代帝师翁同所拟,也有说是曾国藩所题。我们不考究所谓正确的出处,只说这两句话的内涵,也许今天我们并不想成为所谓古贤,但我们仍要做一个知书达理的人,一个有正确价值观的人。书籍于我们来说,无疑就是塑造灵魂的营养。它起码会让我们平静下来,思考人生,也洞察世界。
读遂涛《读书滋味长》,拉拉杂杂有了上述感悟,于是在此平静地述说出来。并且,在心里定下个小计划,从明天起,再读一遍吧。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全国公安文联副主席)
责任编辑:林少颖
原文链接:http://www.pafj.net/html/2023/fayuanwenyi_1227/3880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