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适”喝碗茶
□戎章榕
成都于我与陈兄而言,不算陌生,但也了解不深。
早年有张艺谋拍过宣传片,被誉为是一座来了不想走的城市。
我们再次抵达,是在大运会之后,对一句话印象深刻:欢迎大家到成都街头走走看看,体验并分享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这万千气象一个集中的体现是在茶馆,许多人心中那个“带不走的城市”。
陈兄是个有心人,约我下午在人民公园的鹤鸣茶社喝茶。鹤鸣茶社不仅是成都茶馆里的翘楚,也是成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茶馆之一,还为观察成都人“巴适得板”生活提供了一个独特视角。
喝茶、打麻将、摆龙门阵,是成都的休闲三件套。透过茶铺这个活态窗口,可以感受成都由来已久的浓浓市井烟火气。
据史料记载,清末宣统年间成都有街巷667条,茶馆就有600余间。大街小巷上几乎都有茶馆。故有民谚:“茶馆小成都,成都大茶馆。”
因为太阳的眷顾,成都的大小茶馆便一座难觅,果不其然。阳光对于成都人是奢侈的,与其点一杯茶,不如说是晒一个下午的太阳。
好不容易落座,有两个意想不到:一是规模大。所谓“茶社”,何止是露天公园的一角,公园即茶社,茶社即公园。放眼过去,至少有四五百张茶桌吧。何谓茶者?人在草木间。在草木间喝茶,浮生半日闲,还真有点返璞归真的味道;二是历史久。不论是盖碗杯盖的“百年鹤鸣”,还是遮阳布帘上的“鹤鸣100”,均鲜明标注了“鹤鸣茶社”已有百年历史。早在2013年,鹤鸣茶社就被列入成都市“首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文化是历史的沉淀。
“走,喝茶去”,这是老一辈成都人常爱说的一句话。其实,环顾茶桌四周,还是时尚的年轻人居多。大家都是被鹤鸣的百年历史吸引而去,也想要亲身感受一次坐在最接地气的地方喝茶、采耳、闲聊的成都安逸悠闲生活方式。
成都人喝的是盖碗茶,从表面上看远没有南方人的功夫茶来得复杂,其实不然。“盖碗儿”由茶碗、茶盖、茶船组成,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喝盖碗茶还是有讲究的,有“五步操作”法:净具、置茶、沏茶、闻香、品饮,冲上开水,盖子一盖,意为天地人和。
如果要来个“川茶功夫”,则需要另外加钱。掺茶师傅在掺茶时练就“悬壶高冲”“怀中抱月”“大鹏展翅”“反弹琵琶”等不同寻常的“武艺”,一条细长的开水柱从铜壶长嘴流出,顺势倾入盖碗茶杯中。杯中形成流动小漩涡,青绿的茶叶随水涡挤压,不断旋转、翻腾、绽放·····百年历史的沉淀,一杯茶香飘起,川人喝茶的“仪式感”十足。
鹤鸣茶社能在百年之后再度网红,得益于新发展理念。2022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成都建设践行公园城市示范区,从公园城市“首提地”到“示范区”,因地制宜,拆围增景,还园于民,按照景区化、景观化的指导原则,实现了园城相融的场景,让公园美景照进现实的梦想,让氤氲茶香浸润日常的生活。鹤鸣茶社即是一例。据说改革开放后历经了两次大整修,规模不断扩大,目前是成都最大的茶社。
杯中乾坤大,茶中日月长。如今的人民公园脱胎于昔日的少城公园,少城即古时的成都。鹤鸣茶社命名源自《诗经》中的“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在当下人声鼎沸的露天公园里,再也听不见鹤鸣了。
在告别鹤鸣茶社之际,忽见“鹤鸣”匾额的牌楼,一对黑漆柱子上刻有这么一对烫金楹联:“四大皆空坐片刻不分你我,两头是路吃一盏各走东西。”颇具禅意。一杯茶既然浸泡过百年的光阴,总有些与众不同吧。至于如何品味,入座离席间,得失寸心知。
责任编辑:林少颖
原文链接:http://www.pafj.net/html/2024/fayuanwenyi_0125/3970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