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侦“尖子生”王磊:匠心如一的“痕迹捕手”
模糊的手印
杂乱的足迹
其中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
一个被丢弃的矿泉水瓶
一枚锈迹斑斑的铁片
甚至是
一滴血渍、一抹烟痕
其中又有多少难以洞察的玄机?
这些在旁人看来微不足道的痕迹
在公安津南分局打击犯罪侦查支队
四大队民警王磊眼中
却是揭开案件真相的“密钥”
近日,捷报传来,公安津南分局打击犯罪侦查支队四大队民警王磊,在由公安部、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办的第三届全国刑事技术技能大赛中,夺得了传统案件现场勘查个人赛第一名的好成绩。
王磊今年41岁,从事刑事技术工作19年,是一位本领高强的“痕迹捕手”。痕迹检验工作是侦破刑事案件的重要前提。要发现、提取和鉴别、利用痕迹物证,技术人员要具备见微知著的硬功夫。而王磊的工作就是不断推敲、反复斟酌、现场复原、现场模仿……工作虽然有些枯燥,但当他认定了一件证物或是否定了一个主张,就如同在一场大战中得胜一般,充满成就感。“找到嫌疑人遗留的蛛丝马迹并进行分析,为破案提供线索,助力抓获嫌疑人,让老百姓感受到公平正义。”王磊说,这项工作很有意义。
细致勘查一滴血渍锁定伤人凶徒2008年冬天,王磊还是一名初出茅庐的青年民警。一天早上,他接到了一起抢劫废品收购站的警情。他赶到现场,发现面积不大的值班室被翻得乱七八糟,到处都是血迹。受害人已经被送往医院抢救,家属哭得几度昏厥。
王磊立即开展工作。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勘查,他吃惊地发现,现场除了受害人的血迹外,没有任何有价值的信息。他分析,嫌疑人应该是有预谋地作案,手段残忍、具有反侦查意识。嫌疑人妄想“雁过不留声也不留痕”,但王磊始终记得著名的罗卡定律:“凡有接触,必留痕迹。”他不相信嫌疑人没有留下一丁点儿破绽,看着杂乱无章的现场陷入沉思。
嫌疑人既然是有预谋地实施抢劫,那么,他就一定要抢到财物。而经询问受害人家属得知,前一天傍晚,受害人收购了大量铁板,手头儿已没有多少现金。“既然值班室里没有现金,那么,嫌疑人会不会去院子里翻找值钱的物品?”王磊立即扩大勘查范围。
当日天气阴沉,预报有雪。王磊抓紧时间,抢在下雪之前,在院中成吨的物资间进行搜寻。最终,他在距离值班室20米处的土地上发现了一滴血渍。经查验,这滴血渍并非受害人的,那么,这就极有可能是嫌疑人在与受害人打斗时受伤所留。根据这滴血渍,王磊展开进一步工作,成功锁定了嫌疑人,为破案提供了有力支持。
作为一名刑事技术警察,王磊深知责任重大。他说:“一起起案件,对于旁人来说或许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但对于受害人及其家庭来说则是莫大的伤痛。我们破案、抓获真凶,是为了申张正义,也是为了兑现公安机关对百姓的承诺。”
经验丰富荒地里觅得关键物证王磊是全队公认的“技术达人”。严谨、专注、细致、话不多,是同事们对他的普遍印象。接到警情后,他总是迅速奔赴勘验现场,因为在他看来,早一点儿赶到现场勘验,破案的机会就会更多一些。而进入现场后,他冷静沉稳,认真分析,细致查找、勘验每一处痕迹,为案件侦破工作打开关键的突破口。
“现场勘查是案件侦破工作的起点,关系到破案乃至后期审查、起诉的成败。就像乐队开始演奏前必须先定调一样,勘查现场就是为整起案件定调。”王磊说,“现场勘查是体力活儿,更是脑力活儿,要根据不同现场主动思考,发现不起眼的线索,为案件诉讼提供最重要的证据支撑。”
今年上半年,津南区相继发生了多起盗窃别墅案件。案发地点位于不同小区,而案发时间均在深夜。嫌疑人在作案时“全副武装”,没有留下有价值的线索。
在其中一起案件中,嫌疑人盗窃了十余箱名贵白酒,价值数十万元。“嫌疑人究竟是如何进入这栋别墅的,又是怎样离开的呢?”王磊带着疑问仔细观察门锁,发现这是最新型的电子锁,没有钥匙很难从外面打开。突然,他发现被盗房间北面有一扇小窗,窗外是一片荒地!通过进一步勘查,他在小窗上发现了打开的痕迹,但没有发现指纹。于是,他叫上同事,深入荒地搜寻。
荒地内杂草丛生,垃圾遍地,要找到破案线索就像大海捞针。但王磊在长期的一线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练就了捕捉现场痕迹的直觉。在搜寻了一个多小时之后,一个矿泉水瓶子引起了他的注意:这个瓶子非常新,与周围环境反差明显。“就是它!”他马上将这个瓶子带回实验室进行检验,果然从瓶上采集到了关键信息,助力抓获了嫌疑人。
心系民生帮老人找回“被盗”现金王磊从事刑事技术工作19年,勘查案件现场5000余起,检验各类痕迹物证万余件,参与侦破、处置重大案事件800余起,而令他印象深刻的,却有一件不算案件的“案件”。
今年年初,一位84岁的老人报警,称放在家中的包被盗,包内有刚从银行取出的7000元现金。王磊赶到现场,向老人询问情况。老人拉着他哭诉说:“这钱是我准备交房租的,要是丢了,我就无家可归了。”
老人告诉王磊,这个包之前一直挂在门后,不知什么时候不见的。王磊在现场进行勘查,没有发现撬门钻窗的痕迹。他又对老人的左邻右舍进行了走访,邻居们也没有发现可疑人员。是不是老人记错了?他善意地进行提醒,可老人一边哭一边肯定地说:“就是被偷了!”
王磊见状,在征得老人的同意后,在房间内细细寻找。最后,他发现老人常坐的椅子上有两层坐垫,而“被盗”现金就塞在坐垫之间。老人找回了现金,放下心来,拉着王磊的手不住地道谢。
小案件连着大民生,每一起案件背后都有一双渴望得到帮助的眼睛。近两年来,王磊帮助群众找到遗忘、“丢失”的现金、存单、贵重物品总价值达200余万元。
技能出众全国大赛摘得桂冠王磊爱学习、善思考、能创新。19年来,他在现场勘查及各种痕迹物证的提取、检验鉴定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在疑难手印鉴定、可疑痕迹分析判断等方面拥有较高的水平。
他本着对刑事技术工作的热爱,积极参加公安部和市公安局举办的各类专业培训,并利用业余时间研读专业书籍,不断提升技能水平。结合多年实战经验,他创造了一套新老结合的立体现场勘查方法,在实战中屡屡建功。
11月21日,第三届全国刑事技术技能大赛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公安机关刑侦部门从事案件现场勘查和检验鉴定工作的32支队伍共160名选手进入决赛。经激烈角逐,王磊获得传统案件现场勘查个人赛第一名。
这场比赛,在备赛阶段,市公安局组织了多轮赛前培训与考试,每次考试结束后都有队友被淘汰。王磊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于是,他主动给自己“加码”:每天白天开展专业技能训练,晚上继续强化理论知识学习。忆及此事,他笑着说:“每天早上,我比闹钟醒得早。”
11月19日,王磊和队友们抵达北京。当时正是流感高发期,大家几乎都出现了感冒发烧的症状。为了不耽误比赛,王磊一直用药“顶”着。11月21日下午,王磊走上了专业技能赛的赛场。他因为感冒身体虚弱,比赛中体力消耗极大,额头直冒虚汗。正在比对一份检材时,一滴汗水突然滑落,他及时反应,迅速侧身,没让汗水影响到检材。好险!他赶忙擦了擦额头,深呼吸几次,调整情绪后继续比对……
就这样,王磊凭借过硬的专业技能和沉着冷静的发挥夺得了第一名。他说,这不仅是自己的荣誉,也是为团队争光。不管是实战中的现场勘查还是比赛中的模拟勘查,每一次都必须全力以赴,力争交出满意的答卷。
附件:
原文链接:https://ga.tj.gov.cn/gaxc/bzwbddwtzxzl/202312/t20231208_647701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