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书香扬正气 廉教飘香育桃李

时间:2021-03-01 来源:中共河南省纪委监委网站 作者:佚名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清晨7点,正是杞县大同中学晨读时间,朗朗书声不禁使人心潮澎拜。“挽国魂鸿儒大道育蓓蕾,树远志群鸥奋飞求大同”,学校门头的这副对联,蕴含着该校创始人王毅斋先生“挽国魂于童蒙”的办学宗旨。

  

  图为杞县大同中学校门

  校园内有一座忠魂亭,亭前是王毅斋先生的雕像,亭中有一座碑,碑的一面刻着学校的复校历程,另一面镌刻着28位英烈的生平,碑下则是王毅斋先生骨灰安放处。

  这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也是具有红色基因的学校。1932年至1938年,在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指引下,杞县私立大同中学(杞县大同中学的前身)曾建立了各种群众性的革命组织,广泛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成为整个豫东地区的革命活动中心和文化传播中心。

  作为杞县私立大同中学的创办人,经济学博士、河南大学教授王毅斋为其倾注了毕生精力和心血。当时,学校经费完全自筹,学校教师由他选聘,大多是进步人士,不少是中共地下党员。大同学校特别注意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王毅斋经常向师生作抗日救国的演讲。讲到国难深重、国家民族危如累卵时,王毅斋慷慨悲歌,声泪俱下,在场师生无不深受感动。

  

  

  图为学校创始人王毅斋先生塑像

  1935年暑假,河南大学以“思想左倾”为由将王毅斋解聘。被解聘之后,王毅斋亲自担任杞县私立大同中学校长,大力倡导陶行知的“小先生教授法”,引导学生阅读革命书刊,立志抗日救国,还带领师生进行街头宣传和游行示威。王毅斋没有了教职收入,大同学校经费也陷入困境。为了维持学校运转,王毅斋变卖了家产,却也只是杯水车薪。无奈之下,王毅斋远赴安徽谋职。他一人在外,省吃俭用,把每月节余下的收入悉数捐给学校,方使学校赖以维持。

  1940年,王毅斋再次回到河南大学,被聘为经济系主任。在条件异常困难的情况下,他费尽心血捐资购买了《资本论》《反杜林论》等近千册进步书刊,并在课堂上公开讲授《大众哲学》和苏联列昂捷夫的《政治经济学讲话》,对进步学生组织的社会科学研究会、文艺笔会等积极支持。1947年5月,王毅斋因参加“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赴南京请愿活动再次被河南大学解聘,家里一度沦落到靠王毅斋夫人替人家洗衣服来维持生计。中共豫皖苏边区党委书记兼豫皖苏军区政委吴芝圃听说后,托人送来500元钱,王毅斋却说:“现在革命需要钱,钱应该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将钱退回。国民党整编15师副师长刘献捷送钱给他,也被他退了回去。

  王毅斋之孙王雷曾在《坎坷忠魂——忆我的祖父王毅斋二、三事 》中写道,其祖父王毅斋是“一个从旧中国走过来的文人,一个为了民族大义而慷慨疯狂过的志士,一个为中国共产党培养并保护输送了一大批人才的教书先生,一个为新中国的建设而忍辱负重而不计个人得失的民盟人,一个一生中只知道考虑别人而不知道利己的朴素的老人……”。大公无私、忠诚爱国、清廉自守、志行高洁,是王毅斋的精神品格,也是杞县大同中学的优良传统。

  88载栉风沐雨、春华秋实,88载薪火相传、弦歌不辍。近年来,杞县大同中学坚定传承红色基因,并以创建“廉政文化示范点”为契机,以“廉洁治校、廉洁从教、廉洁育人”为抓手,开展形式多样的廉洁文化宣传教育活动,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和育人环境。2015年,杞县大同中学积极推进省级廉政文化示范点创建工作,并顺利通过考核验收。

  “挽国魂于童蒙”,是那个时代掷地有声的宣言。抬头望去,一块设计简约的宣传版面高悬于杞县大同中学教学楼的醒目位置,“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八个大字红得耀眼。清风书香扬正气,廉教飘香育桃李,一批又一批毕业生从这里走出,成为国家栋梁,王毅斋生前的“少年强国梦”最终得以实现。下课铃声响起,王毅斋雕塑前活跃着年轻的身影,一缕阳光照在王毅斋脸庞,勾勒出嘴角的笑意。(杞县纪委监委 孙利娟)


原文链接:http://www.hnsjct.gov.cn/sitesources/hnsjct/page_pc/lzwh/xl/article5920d7b84a1c4a5c898ba4af21dd015c.html
法制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政讯通•全国法制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