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寄

时间:2021-03-01 来源:重庆长安网 作者:佚名

  听说妹妹买了新房,我很担心,现在房价那么高,买房实在压力太大了。打电话询问,希望她还没签合同,没交定金,就像杨白劳还没按手印,那还可以不当房奴,不为斗室而摧眉折腰辛苦。

  电话那头妹妹的声音很是欢欣,她说:“姐姐,你不知道我那房子多便宜呢!”她边说边在视频里向我比了两个手指,吓得我以为她要向我借二十万块钱。她哈哈大笑,告诉我房价才两万块一平米,是北滨路上的江景房,环境和楼层都很好,坐在窗前,好像星星,月亮,嘉陵江水都装在屋子里。

  妹妹絮絮叨叨地描述她的华居,我的脑海里却浮现出另外一幅画面来:黄泥土夯成四面的墙头,支着柏木架子的斜屋顶,顶上盖着鱼鳞似的青瓦,一楼一底,有三四间,那是我的故居,是我们曾经生活过的地方。

  故居的修建装饰,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是自产的。从自家地里挑回有黏性的黄泥筑墙,从林子里砍回高大的松柏做楼板、做房梁、做门做椅做窗……住在这样的屋子里,不出门就能闻到泥土的清香、森林的味道,仿佛有青草的气息,松节油的芬芳从房间的各个角落涌出来,包围着你。

  我父亲是一个匠人,家里的背篼箩筐,撮箕簸箕,门槛门栓,水缸水瓢都出自他的巧手。在我的记忆里,除了睡觉,父亲从没闲过。每当他从田间劳做回家,他总是衔着一管旱烟,坐在地坝边的石凳上编竹具。他的动作麻利而纯熟,青凌凌的竹竿在他抽旱烟的吧嗒声中、在袅袅的烟雾里变成细薄柔软的蔑条,像流水似的从他掌心流向身后,流成一堆竹山……

  故居不只是有人住的屋子,还有狗房、猪圈、牛栏、鸡窝。说是圈、窝,其实也是一间间用石头、木头做的有墙有盖的房子。猪牛是农村人的宝,耕种农田要靠牛,它是家里的劳力,比我们还宝贝,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再饿也不能饿了牛。猪是我们一家一年的油荤,要想它长得膘肥体大,生活环境一定要宽敞通风,这样才不生病,才健壮。

  猪圈的墙是父亲用凿子手锤凿的石砖砌成的,石头与石头间的缝隙可以通风;屋顶是茅草盖的,冬暖夏凉。猪圈的石砖墙上挂着犁头、蓑衣,很有艺术感。如果圈里没有猪,只有猪槽,在槽里盛满水,种上睡莲,摆上石桌石凳、陶瓷的茶碗茶缸,再配上丝竹管弦之声,那环境不亚于现在的咖啡馆。

  故居院子有几家人,一个院子的地坝连在一起,比现在一些幼儿园的操场还大。夏天的夜晚,吃过晚饭,在地坝洒上水,摆几根板凳,安上一张竹椅,拿一把蒲扇,抬头是满天星斗,闭眼是牛郎织女嫦娥奔月的故事。

  故居的夏夜是热闹的。我们院子的文化人不多,但蚊风特盛。天刚擦黑,白天潜伏在角落里的蚊子,像疯了一样咿咿呜呜嗡嗡,声音如雷入耳,在猪啊、牛啊、鸡呀、狗的身上乱咬。猪牛把它的长尾巴甩得啪啪响,像给蚊子的嗡鸣打鼓;鸡鸭被咬得叽叽嘎嘎地在圈里乱窜,吵得墙洞里的老鼠探出头来;大人一耳光打在娃的脸上,嘿!好大的蚊子,吃了这么多的血!看着血淋淋的沾着蚊子血的手掌,像对着印有烫金奖字的奖状。

  故居院子每家都出不闭户,不像现在的房子安着金属防盗门,进出关门,还是密码锁指纹锁。互联网时代,连我都会微信支付了,一般家庭家里都很少有现金,不知道防盗门是防啥的?现在都市里的邻里互不相识互不往来,不像故居邻里亲如一家,吃饭咀嚼,睡觉打鼾,咳嗽喷嚏,炒菜炖汤,吃荤吃素,可见可闻。小孩子闻着哪家肉香,难免会去串门守嘴,隔二三分钟无事找事地跑到那家门前去追一下鸡赶一下鹅,或是捡一块石头扔到人家屋子里,引得主人家出来叫他,赶上饭点顺便蹭点肉打打牙祭。

  故居虽不值钱,但用钱却买不到。故居凉爽的风,清新的空气,原生态的蔬菜都是现在大都市的奢侈品。但是,当我拥有它的时候,我却不觉得它是珍贵的,我努力的想要离开它,向往着山外不沾地气用金钱堆砌的钢筋水泥的洋房。

  后来故居被拆迁了,我也搬过几次房子,一次比一次住得窄,一次比一次房价贵,一次比一次欠的债多,一次比一次感觉生活压力大。

  我们的生活本来是该越过越好的,那什么样的日子才是好呢?也许我们都不过是活在别人认为的好日子里罢了。真正的好日子其实在我们的心里,在故居的清风明月里。

  故居已经没有了,曾经住过的房也卖了属于别人;即使现在拥有的房,不管它多大、多贵,最终也不属于我们。人生只有几十年,我们留存于天地间,是天地的过客,房子不过是我们寄居的一个壳。

  文/郭和贵(沙坪坝区教育考试院)


原文链接:http://www.pacq.gov.cn/cqahang/zfwf/2021/0131/102761.html
法制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政讯通•全国法制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