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平凡

时间:2021-03-02 来源:河北长安网 作者:佚名

  

  沙河法院渡口人民法庭为了方便群众,法官们下乡办案,把法庭“搬”到了田间地头。看到那个手扶国徽的孩子了吗?那是开庭的时候正好碰到的,临时让孩子帮帮忙。也许开庭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在这个孩子心里也许已经种下了法律的种子。

  新的院史馆建好了,通过微信视频,沙河法院93岁离休的老法官与昔日的战友同框。

  魏振敏

  从2018年10月8日第一期在朋友圈发布“我的战友”系列,到2020年底,我一共发布了31期271张图片。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我拍摄了3万多张我的战友的工作照。

  记录战友工作的想法,源于一次培训。因为参加“木兰有约”的宣讲团,有幸参加了省法院组织的培训。其中一节课,请了河北省摄影家协会的主席杨越峦,给我们讲《摄影知识——发现美》。记得特别清楚,杨老师讲,现在的手机照相功能已经能满足平时记录的水平,所以在全民都能拍照的时代,你想拍出自己的特点来,就要专一,不能看别人拍风景就跟风拍风景,看其他人拍人像就去拍人像。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看见这个也想拍,看见那个也想拍,到时候什么都拍不好。要认准一项擅长的领域拍摄,哪怕一开始拍得不好,但是坚持一年、两年、十年,这样的拍摄记录才是有意义的。当时看了杨老师拍的长城,深深被震撼到了,特别佩服他的执着。下了课,我专门请教杨老师说:“我也喜欢拍照,但是我不知该拍什么?”他就建议,拍你身边的、最熟悉的。然后就琢磨我身边的、最熟悉的就是我的同事,一起并肩作战的战友们。

  拍摄同事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对法院的情怀。我的父亲上世纪80年代在法院工作,我从小就生活在法院的大院里。那个时候,大家生活工作都在一起,便对法院的人和事有了特殊的感情。工作后,我也到了法院。以前父亲的老同事,我还记得他们年轻时候的样子,可他们那一代人留下的照片都很少。一辈子的时光都在法院,转眼间就老了。从芳华的年纪就为法院付出,直到暮年,他们值得被记住。法院这个大家庭应该给他们这样的荣誉感和归属感,所以我更有责任把我的战友记录下来。

  刚开始拍摄时,战友们一看到我举起相机就不好意思地拿手挡住脸,或者嫌我事儿多影响工作,找各种理由不配合。我不放弃,厚着脸皮跟他们沟通,一次,两次,三次,只要不赶我走,就一直拍。后来,当他们看到自己的工作照片后眼里放光、嘴角上扬时,我知道自己的努力终于被认可了。现在我要拍照时,战友们马上就有了“模特范儿”,还知道哪里有光,拍得人比较漂亮,哪里场景能突出工作环境。每次我发朋友圈,战友们都点赞、收藏。这满足了我的“虚荣心”,也给了我拍摄下去的动力。

  当然,有的时候拍摄也会遇到瓶颈,不知道该拍什么、怎么拍才能把战友的工作状态更好地展现出来。为此,我请教从事摄影的朋友,他们告诉我,拍摄不能急功近利,很多时候就要静下心来真诚地感受。纪实性的拍摄,就是最大可能地回归到真实,最真实的才是最能感动人的。

  我们法院最真实的状态是:有些人在凌晨3点就已经在去执行的路上;有些人晚上12点还在办公室写判决书;有些人晚上做梦都是找法律条文;有些人早7点到单位,晚7点才回家,接送孩子、陪伴父母成了“最奢侈”的事情;有些人累倒了再也没有起来……我要用相机把战友们真实的付出记录下来,不论什么身份职位,不管是法官、助理、书记员、法警、行政人员,还是门岗、保洁,每一位在法院工作的人都值得被记住。

  我希望能坚持下去,完成这个平凡而真实的记录!

  (图为作者的部分作品)

  (作者单位:沙河市人民法院)


原文链接:http://pingan.hebei.com.cn/system/2021/03/01/03007935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