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时评】第二战场:心理疏导也有一战
抗击疫情一共有两个“战场”,一个在现实中,一个在心理上。由于心理伤害更加隐性,所以很容易被大众所忽略。
抗疫初期和中期,医护工作者和参与防控的工作人员因长时间高负荷工作,容易出现情绪上的失控;普通群众对疫情高度紧张,加之被要求长期“宅家”,焦虑情绪持续放大。复工复产之后,单位实行严管严控,也容易导致恐慌情绪急剧上升。
这些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干预和疏导,可能在持续累积后造成不良后果。因此,筑牢抗击疫情的心理防线,既是疫情防控总体战的一部分,也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一环。
此次疫情就像一场大考,考验着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也包括每个人的抗压能力,而这背后折射出的是一座城市、一个地区的人文温度和治理效能。像沈阳市沈河区早在疫情伊始便联合志愿团队通过微信公众号、喜马拉雅等新媒体开展网上心理防疫科普与心理疏导服务,帮助广大群众消除恐慌。抗疫期间,他们还依托综治网格为抗疫工作开出很多“心”药方,成为居民群众应对疫情的“强心剂”、疏导重点人群情绪的“舒心散”、推动企业有序复工的“定心丸”、抗疫战线上逆行者的“暖心贴”,充分发挥社会心理服务平台的“底座”作用,让每个人都感到“心”有所依。
唯有心安,才有国泰,才有民安。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正式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国家的顶层设计。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一些地方全面加强心理疏导,把暖心、强心、安心、稳心的工作做到实处,坚定了战“疫”必胜的信念。同时也给我们两点启示:一是要完善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增强社会综合治理能力,各职能部门要积极联动,织密心理服务网络,合力推动完善全域覆盖、全时守候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形成科普、筛查、疏导与危机干预的服务闭环;二是要使尽可能多的基层工作人员也掌握一些心理干预知识和技巧,加强心理疏导和防控,有效预防和减少极端事件的发生。
原文链接:http://www.lnfz.cn/news/30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