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中斋临池杂述(四)

时间:2021-03-15 来源: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 作者:佚名

  自然界的阴阳变化构成书法艺术的生命内涵和运动图式。一阴一阳谓之道。在书法中,浓谓阳,谈谓阴;枯为阳,湿为阴;粗谓阳,细谓阴;大谓阳,小谓阴;长谓阳,短谓阴;高谓阳,低谓阴;肥谓阳,瘦谓阴;上谓阳,下谓阴……

  先有语言,后有语法,先有文字,后有书法。

  书法本不是艺术,写的人多了,就成了艺术。说话本来不是艺术,但是相声小品评书话剧都成了艺术。唱歌跳舞也是这样的。书法艺术和其他艺术一样,起初都是为了实用,后来出于审美的需要,才逐渐实现完善的。

  除了书法之外,还没有一样东西把艺术和实用联系、结合的这么紧密。既艺术又实用。

  书法作为艺术形式,需要设计创作,作为实用工具,需要的仅仅是自然书写。

  所有书体中,最难体现趣味的就是楷书。因为规矩,规矩就意味着束缚。

  秦砖汉瓦,简牍帛陶等等。在当时都不是书法家写的,但是都被后世书法家取法借鉴。正应了那句话: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书法的历史也是如此。

  现代文字印刷术是对书法的一种扼杀。使得文字完全沦为一种符号,一种冰冷的符号,没有温度和情感。无法反映人的性情。

  细细品察王右军书,高低上下,长短肥瘦,似毫无规律可言,然而深入其中,便可发现此乃 “天然”,为最为高明者。其以自然为法,一切都自然而然,随机生发。观晋人书皆有此意。不若唐人书,唯唯诺诺,恪守成法,不敢越雷池半步。

  王右军书,亦未必字字精彩,亦未必字字与美范合辙。然“纵复不端正者,爽爽有一种风气。”

  晋人书同一字,字字不同,结体高矮胖瘦,用笔长短左右,虽有不同,但是各有机趣。魏晋以后,后人书字,高矮胖瘦长短左右均基本向着一个规矩法度靠拢,笔画基本固定在某个位置。

  晋人之韵,风神萧散之中无处不提现 “天然”,亦或称“天真”,唐人尚法即崇尚规矩法度。宋人尚意较之晋唐而言,已是无可奈何之事;明人尚态清人尚势,由唐宋至明清,规矩越来越严,讲究越来越多,对于晋人的天然和韵味而言乃逐渐式微,渐行越远。

  今有书者主张从唐宋上追魏晋,而我却要问,大令书乃魏晋,其学过唐宋吗,其学书是从唐宋上追魏晋的吗?

  世上之物,除了刀、剑锋之外称锋者,仅仅是毛笔之笔锋。是何缘故?!毛笔之毫尖引申为锋,我认为就是要让笔毫在书写的过程中,学习刀锋刻于木石之上的感觉,产生刀刻于木石之上的金石效果。换句话说,就是毛笔书写要有金石趣味,识者捻须颔首会心一笑。

  毛笔书于纸上,如果仅仅识记的话,平拉直拽能够认识即可。然而,毛笔书法让人感受到美的,正在于毛笔书写的起收、使转、提按过程中所体现出的“锋”的痕迹、“锋”的意味,此间大有深意学者不可不知。学习篆隶等书法(木石刻迹)者尤其要懂其深意——所书要有金石气。否则笔尖毋须引申为锋。

  这也许就是学习书法求大成者,一定要学习甲骨文、金文,学习秦篆汉隶魏碑的理由,以便体味其中三昧。

  对艺术而言,有的需要创新发展,有的要保护继承。书法应着重于后者。传统你继承都没有继承好,奢谈妄论什么创新发展?!创新发展是在继承很好的基础上才考虑的事情。是谓守正创新。

  古诗难以超越李杜,书法难以超越二王。

  近代书家值得研究的是毛润之与白蕉。主席之书在气势上大开大合,大起大落,纵横开阖,所心所欲,在笔法上深得魏晋笔法精髓……这在给宋庆龄先生的信札中得到完美体现。白蕉书得魏晋之风神,师古而不泥古,魏晋之气息若隐若显,为近代所罕见者。《兰题杂存》最能体现其旨趣。沙孟海言其“行草相间,寝馈山阴,深见功夫。造次颠沛,驰不失范。三百年来能为此者寥寥数人。”诚不欺我。其实近代还有一位书法成就颇高,然在文革中的罪行为人们所不齿,不提也罢。

  被近代书家所倡导的“擫、押、钩、格、抵”五指执笔法,在我看来实在是不科学的,三指执笔法才是科学的。五指执笔法写写楷书也许还可以,但总归是让人感觉比较拘挛,难以做到心手双畅。

  常听人说作书要用纸的糙面,否则留不住笔。窃以为这要区分是用什么笔法书写什么字体,书写真书,用篆籀笔法,可用糙面,便于增加纸笔之间的摩擦以体现力道,书写行草书,用魏晋笔法,则应用光面,使得行笔流畅。而且我认为,留不留的住笔,在手不在纸。

  写篆隶和行草的人对书法的感受和理解是不一样的,写篆隶的书家不要指望你的经验体会能够完全被写行草的书家所理解认同。反之亦然。有许多书家甚至一些大家谈学书体会,你要对他的学习和创作方向有一个了解,否则的话,是难以产生共鸣的。

  听到别人的指导意见,你应该在内心多问自己一句:这个经验,或者这个笔法,是针对篆隶还是针对行草的呢?是否是所有的书体都适用呢?

  现代影印技术为当今人们学习书法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纸笔技术的发展也在推动书法的发展。今人所书的大字,也是在墨汁生产技术发展起来才成为可能的,在古代也是难以想象的,因为古人是磨墨的,一桶墨汁得需要多大一块墨,书童得磨多久啊!

  

  


原文链接:http://ahfy.chinacourt.gov.cn/article/detail/2021/03/id/5861471.shtml
法制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政讯通•全国法制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