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基层法庭到最高法院

时间:2021-03-29 来源:河北长安网 作者:佚名

  

  我曾以不同的方式涉足四级人民法院以及基层人民法庭,这些经历丰富了我对人民法院工作的认识,从不同高度、不同层次、不同群体人物之中,感受到不同人的法治情怀和法治心声。

  毕业分配时,我被安排到当时的廊坊市人民法院(现安次区人民法院)工作,它是个县级法院,在档案室忙了几个月,按规定要下基层人民法庭。于是,我被分派到其下辖的天桥西人民法庭。在这里,我认识了我的第一位庭长——王文学。他人很随和,没有什么架子,瘦小干练且很文雅,常面带微笑。还有一名副庭长、两名审判员,再加上我,共5个人。很少见他们正式开庭,总见他们骑着自行车,两两结队出去办案。偶尔,也会见到他们在简陋的办公室里交流案件情况。后来,我也买了辆自行车加入他们的行列,干起了书记员,跟随他们走街串巷。当时,也是每天忙碌,但没觉得有什么压力,感觉什么都挺新鲜。

  三个月的时光,我很快与庭里的同事们都熟悉了。他们诚心地邀请我到家里吃饭,让我这个异地学生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但很快,这种按部就班的法庭生活,就被一阵摩托车声冲破了。一纸调令,我便被一位身着警服的很帅气的司法警察,骑着一辆长江750蓝白道三轮摩托车接到法院刑事审判庭。当时的刑事审判工作,在法院工作中的地位很重。这是一个大的庭室,有近20人。从庭长到书记员,无论男女,一眼望去个个充满朝气,都处在人生最美好的青春阶段。我从书记员干起。刑庭的书记员最苦,也是最见真功夫的。刑事审判工作很繁重,比原来在基层法庭节奏快了很多。十来位审判员,几乎每天都开庭,我们三四个书记员轮番上阵,做着送达、开庭准备、庭审记录等工作。在老书记员的带领下,我一步步地学起。书记员的核心工作是记笔录。基本要求是准、全、清,字写得好、写得快是关键。于是,我们不得不在刻苦上下功夫,除了平常练字,还要多出庭做记录长经验。有的老书记员做得非常好,两三个小时的庭审下来,所有问答记录得清清楚楚,通篇一气呵成,在看守所核对笔录后,几乎没有什么修改的地方。听着庭长对他们的表扬,我心里真是羡慕不已。经过一两年书记员工作的历练,我终于也能做到得心应手了。后来由于法院缺少法警,我穿上了警服,当上了司法警察,继续在刑庭工作,不过工作已由记录改为提押犯人。其间,我了解了基层人民法庭和刑事、民事、执行、调解等各个岗位的工作,在天南地北的往来与穿梭中,见证了基层人民法官的法治情怀,坚守信仰,义无反顾。

  1997年7月,我调到廊坊市中级人民法院,先后在中院研究室和办公室工作。如果说基层侧重于实干,那么到中院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修养。我摸索前行,学习写调研文章,写信息、简报、总结,半年的时间,已写出了《聋哑人犯罪案件也应不公开审理》《辍学少年犯罪的调查与思考》等10余篇调研文章,80多篇稿件被各级媒体采用。后来,我的足迹涉及人事处、执行局、基建办,转了一圈,又回到研究室。这些年里,从法院一把手、各位院领导,到30多个庭室处队的负责人、数百名干警和工作人员,我亲眼见证了他们立足本职、全心全意的奉献精神,从中汲取了力量,进而和大家一起带着激情拍摄了一部部微电影、一首首MV,完成了一篇篇诗文作品,并先后在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省法院、省网信办、团省委等组织的各类比赛中获奖。在中院的24年时间里,我更多的是用笔用镜头记录中院干警一个个闪亮的法治足迹,使其升华为一种精神财富。

  在此期间,我曾在省法院工作过一段时间,无论是院领导,还是各处室的同志,他们的敬业精神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因为工作的关系,后来,我与省法院的许多部门领导和同志有了进一步的交流。特别是省法院政治部、新闻处、教培处、研究室、办公室等综合部门的同志,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昂扬向上的法治力量与法治情怀。这在他们所主办的《燕赵法苑》,以及与《河北法制报》合办的《法院周刊》中都有很好的呈现。

  我至今还记得1997年第一次参加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宣传工作培训班的情景,那是我第一次感受最高法同行的大气和包容。后来,在宣传岗位上,我有了更多和最高法办公厅、研究室、新闻局、政治部等部门同志接触的机会。从他们的言谈举止及传达出的法治信心与决心中,我受到很深很强的鞭策与鼓舞。

  有一些事虽然已过去多年,我依旧沉浸在感动中。我为在法治中国、平安中国的建设中,与许多志同道合的人为伴,感到欣慰和自豪,也对自己选择了这条道路矢志不渝。

  (高占国 廊坊市中级人民法院)


原文链接:http://pingan.hebei.com.cn/system/2021/03/26/030084422.shtml
法制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政讯通•全国法制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