烩窝头
冯毅
表叔是一家企业的老板,爱吃粗粮。他来我家小住走后,我把剩下的两个窝头放在冰箱里,老伴和孩子们想扔掉,我拦住了,用白菜和肉丝烩了,意外受到全家人喜爱,连一向挑食的女儿也吃了大半碗。看着她大快朵颐的样子,我不由想起关于窝头的往事。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每到秋后,农民都要出民工挖河。我们村位于公路边上,每天都有农民工成群结队地路过。队长看上了这个“商机”,在路边开了个铺子,专门为过往的外地民工烩窝头、供开水。供一壶开水收二分钱,烩一锅窝头(由民工自带)收五分钱。这项收入不多,但足够队上一年买煤油、绳鞭等开销。
这个铺子的掌柜兼厨师和服务员就是我爷爷。有时我放了学,就到铺子里去玩,顺便给爷爷打打下手。
为招揽顾客,爷爷经常站在路边大声喊:“香油烩窝头,开锅不等,来一个烩一个。”
爷爷的吆喝,显然是有夸张的成分。香油烩窝头不假,但香油瓶子没有打开过,瓶盖上有个针尖般的孔,往锅里倒时,手腕一抖,点出一两滴即可。至于配菜也只是大白菜,炒熟了加水,倒进切成块的窝头,开锅后即成。酱油、味精那是不可奢望的。
尽管如此,那些风尘仆仆赶路的农民工们依然吃得津津有味。有时,赶上路过的民工不多,爷爷有闲空,也会把从自家带来的窝头给我烩上一碗,并特意提醒我:“给你加了葱花和酱油,快吃吧!”
就这样,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捧着一个大碗,在村头的路边,席地而坐,狼吞虎咽地吃起来。不怕你笑话,那时候,觉得天下美味就是烩窝头了,就连碗里的汤汁都会一滴不剩地喝进肚里……这场面,就像是一幅画镌刻在我的脑海里,几十年挥之不去。
听我讲完这段往事,全家人都没吭声,默默地咀嚼着。过了一会儿,老伴接了腔:“过去是吃嘛嘛香!”
是夜,我翻来覆去难以入睡。吃什么、如何吃,成了我思考的课题。我想,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今天,无论是山珍海味还是家常便饭,只要不浪费、不挥霍、不攀比,吃得健康、顺心,就是莫大的幸福和快乐吧!
(作者单位:沧州市新华区人民检察院)
原文链接:http://pingan.hebei.com.cn/system/2021/03/25/03008416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