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廿载,守护高墙内的“特殊世界”

时间:2021-05-20 来源:天津长安网 作者:佚名

  在滨海新区新河街道,有这样一个特殊的大院。院外高墙耸立、防护网密布,岗哨占据着制高点。大门口的一块牌子说明了这里戒备森严的原因——滨海新区第一看守所。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两个民警的名字——宋庆文和李春强。在这个高墙内特殊的世界里,他们都坚守超过20年。

  宋庆文:践行初心,高墙内的暖心“多面手”

  “老宋,有个事儿得麻烦你……”2月10日下午,监区看守员宋庆文突然接到了所领导的电话。2月9日,滨海新区公安局看守所各分所按照上级机关部署要求,正式启动“20日监所执勤+20日隔离备勤+20日居家备勤”的勤务模式。当时,宋庆文正在居家待命,一位刚刚开始隔离备勤的同事,由于身体原因需紧急调换。虽然通知突然,但他没有丝毫犹豫,简单收拾衣物,来不及跟家人告别便赶到了所里,前后仅用了短短20分钟。

  

  今年57岁的宋庆文曾是一名军人,也是一名有着36年党龄的共产党员。退伍后,他于1996年参加公安工作,1997年被调入看守所工作至今。有召必回,是一个老兵的执行力,更是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而这种临危受命、解单位燃眉之急的表现,在疫情期间已不是第一次了。

  大年三十,宋庆文得知食堂煮饺子的人手紧缺,虽已不是本职工作,但他觉得自己此时最应该站出来。晚上5点多,宋庆文穿好衣服,“我出去一趟,马上就回来。”

  “我知道你去煮饺子,家里你别惦记了,我们等你。”家人对宋庆文的工作习惯已了如指掌,更知道他放心不下新接班的同事。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到单位完成这项任务。而在此前的18年,他的大年三十都是在所食堂度过的。

  “煮看守所的饺子可不简单,不能让饺子成‘片儿汤’!”同事说。从大年三十晚上7点,宋庆文便在灶台旁边,一站就是4个小时,煮了700余袋速冻饺子,蒸汽和汗水布满了整个额头。最终,他让每一位同事和在押人员都吃到了热乎乎的饺子,在一片欢声笑语中,他默默离开了灶台。11点多,宋庆文回到家吃上了一顿迟到的年夜饭。“我来了,大伙儿起码踏实。”

  

  “老宋人很实在,有急难险阻的任务,从来没对我们说过‘不’字,有时甚至主动要求上岗。”领导这样评价宋庆文。管教、食堂、收押、看守……23年里,宋庆文几乎走遍了看守所的每一个岗位。

  “不了解我们的人都说,像老宋一样在看守所盯着监控视频是件‘轻松’的差事,但是这并不轻松。”画面中,在押人员的表情、举止每一处细微变化,都可能是心理上的波动,需要引起重视。

  疫情期间,一位籍贯疫情重点地区的在押人员情绪低落,常常一个人躲在监区角落。宋庆文通过监控敏锐捕捉到了这一反常情况,立刻与看守取得联系。经过耐心沟通,民警了解到他对家人的担忧。通过律师的帮助,很快与其家属取得联系,家人发来的视频让这名在押人员吃了颗“定心丸”。他含热泪感谢民警的理解,并表示一定积极认罪悔罪。

  对于他人的误解,不善言谈的宋庆文从不辩解。在他看来,单位更像是他第二个家;为了“家”,他甘愿付出。在每一个岗位上,他都保持认真负责、勤恳付出的工作作风,23年如一日,初心从未改变。

  李春强:心怀敬畏,监区内的“鹰眼”管教

  高墙内,另一个故事的主人公名叫李春强,目前担任滨海新区第一看守所二监区警长。他和宋庆文先后调到看守所工作,尽管比老宋小了将近十岁,但他也在看守所坚守了22年。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个人嘉奖5次,优秀共产党员3次,预审监管系统深挖犯罪先进个人1次……一串串勋章写满了22年来工作的点点滴滴。在所内,他绰号“鹰眼”管教,在押人员的丝毫变化,都能被他及时发现。

  

  疫情期间,看守所内关押着两名重大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二人进到看守所后,都比较偏激,对未来的生活缺乏勇气。生活上,李春强对他们嘘寒问暖,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思想上,李春强时常和他们聊聊家庭,让他们保持生活的希望。

  当疫情袭来的消息传到高墙之后,在押人员的身体情况,成了看守所民警工作的重点,这也让一些在押人员的心理产生了波动。“我有点发烧。”“我最近嗓子不舒服。”时不时,李春强就会收到这样的反馈,有时甚至是凌晨。“他们希望自己能被人照顾,或者是想透气,有的甚至妄想逍遥法外。”22年的工作经验,让李春强对在押人员的心理揣摩得一清二楚。

  在所内的医护人员确诊没有异常情况后,李春强就会开始他的“心理诊疗”。“如果你不舒服,大夫一定会为你诊疗,实在不行我们也会带你外出就医。你有别的想法,我也可以和你好好聊聊。但是如果你有旁门左道的想法,我劝你赶快放弃!”

  这样的情况,在李春强多年的管教生涯中,有太多的感受。这位“鹰眼”管教民警的“读心术”,源于20多年来的工作积累。各种狡猾、难缠的在押人员,在李春强的感化、教育下,最终都放弃了抵抗。

  

  2018年底,办案单位民警送来一名不能自理、拒绝饮食的在押人员许某,他抗拒法律,不服从管理,采取过各种极端方式进行“对抗”。许某拒绝交流,每次灌食都需要半小时以上,而且常在监室便溺,让屋里臭气熏天。面对这样的“刺儿头”,李春强在管理中不厌其烦地开展教育工作,同时还要教育和安慰同监室其他在押人员。生活中的一次次关怀,让许某最终打开了心扉。“李警官,我服你!”历经187天,许某最终被顺利投入监狱服刑。

  长达40天的封闭式勤务,让李春强的身体疲惫不堪。在他的脖子上贴着厚厚的膏药:“话说得太多了,嗓子有点起来了。”每天重复的话语,让李春强的嗓音变得喑哑。时刻关心着在押人员的心理健康,而在他的内心深处同样有着牵挂。

  李春强的妻子是滨海新区某医院的一名医生,从大年三十便开始加班,每天接诊发热病人。身穿隔离服,戴着快要窒息的防护口罩,极不方便,高风险、高效率、高强度的工作,压得她喘不过气来,但是她依然坚守着。李春强的孩子今年面临高考,疫情来袭,一切皆无定数。在看守所里,洞悉在押人员心情波动的他,却始终摸不准孩子有哪些情绪变化。

  “我的工作不允许我想太多。”李春强说,看守所内的工作就像“走钢丝”,每天都过着如履薄冰的生活。“敬畏”二字,是他提到最多的一个词。“越是工作久了越明白,在高墙里不能松懈。”

  尽管在押人员每天都在变化,看守所的岗位流动性却并不大。很多人像宋庆文和李春强一样,在看守所工作了半辈子的时间。这份工作平凡而不平静,他们用自己数十年的坚守,保卫着高墙内这个“特殊世界”的安宁。




原文链接:http://www.tjcaw.gov.cn/rw/zfym/tjcaw-iimxyqwa4082215.shtml
法制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政讯通•全国法制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