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纸上形式主义须制度亮剑

时间:2019-12-12 来源: 作者:
岁末年初,是各单位、各部门总结工作的时候,也是许多公职人员汇总材料的集中时段。“地点改一改,主角换一换”“同样的工作内容,雷同的报告和方案”……《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调研发现,个别基层单位或少数公职人员在起草文件、撰写材料时,仍然存在照搬照抄、抄袭拼凑现象,有的甚至催生出范文售卖、代写服务的产业链。(12月9日新华网)

  “材料是抄的、体会是编的”等现象,早已不是什么新闻。个别基层单位或少数公职人员信奉“天下文章一大抄”,热衷于求助“范文”网站,起草文件照抄照搬、撰写材料东拼西凑,工作总结改改年份、心得体会换换名字,甚至连对照检查、整改措施都原封不动地抄袭,搞出了不少“关公大战秦琼”的乌龙,闹出了不少“驴唇不对马嘴”的笑话。

  起草文件、撰写公文,代表着一级党政机关的政策理论水平;工作总结、心得体会应该结合本单位、本人工作实际,实事求是、有感而发,绝不能做表面文章,更不能注水抄袭甚至弄虚作假。尽管问题看起来“小”,但性质却十分严重,是典型的纸上形式主义。正如有专家表示,这看似是文风问题,实则是缺乏担当、作风不实的表现,如果以敷衍的心态面对工作,损害的是党的形象和群众的利益;不仅助长了弄虚作假之风,还打击了实干之风。

  纸上形式主义出现的背后,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纸上论英雄”等主观因素,也有被上级不切实际的要求“逼”出来的情况。比如,实际工作成效不彰,但领导要求“写得精彩”,只能将别处的经验嫁接过来;跟着领导下基层调研,搞形式、走过场,但还要求写出高质量的报告;通知刚刚下发,工作尚未开展,立马就要求报进展……而事实上,总结、报告交上后,很多时候没有回音,这也让少数公职人员产生了“不抄白不抄”的侥幸心理。

  常言道,“上有所好,下必趋之。”纸上形式主义出现在基层,根子还在于一些部门的考核机制不够科学合理,一些领导的“官本位”思想在作祟。因此,要破除纸上形式主义,必须从上到下共同发力,用制度向其“亮剑”。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改进文风、为基层减负等制度措施;党纪处分条例也针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出了严格的纪律约束。破除纸上形式主义,就要把制度红线挺起来,让党纪发挥作用。一方面,要创新完善工作考核机制,不断优化检查方式,改变考核方式,科学衡量基层干部的政绩和作为;另一方面,要建立问责机制,加大公文抄袭现象的监察力度,以零容忍态度强力整治虚浮文风。

  同时,加强对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教育引导,推动形成讲真话、干实事的良好风尚,减少文山会海,避免突击要材料、重复报材料,自上而下消灭纸上形式主义。

法制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政讯通•全国法制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