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劳动习惯 促进综合素质养成

时间:2019-12-12 来源: 作者:
近年来,厦门信息学校在学生培养上不断进行探索,通过开设劳动技能实训课、推行6S管理、推动垃圾分类进课堂等举措,让学生养成劳动的习惯,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厦门信息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庄铭星说:“学校特别注重劳动育人,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就是希望他们以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12月10日《光明日报》)

  发展教育的基本目标,在于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劳动者。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培养劳动习惯,弘扬劳动精神,有助于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进而促进其综合素质养成,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事实上,早在20年前,“德智体美劳”就作为五字教育方针被提出。今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再次提出,我国义务教育要“加强劳动教育”,劳动教育位列“德智体美劳”五育之一。近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进一步强调坚持立德树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可见,强化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是党和国家一直倡导并着力推进实施的重大方针,贯彻这些重大方针,应该更加注重探索路径,把劳动教育融入学生的生活,广泛开展各项实践活动,让劳动真正成为一种习惯。

  实施劳动教育切忌功利化。有人认为,劳动教育不及其它四项教育的原因,是因为没有量化考试。这种观点还是“分数论”思维,是一种误解。其实,包括学校、教师和家长在内,对于劳动教育的忽视,是对于劳动教育在人才培育、人格完善、素质教育等方面的作用认识所限。有的家长会认为,我的孩子未来从事脑力工作,无需劳动教育。殊不知任何工作都属于劳动,脑力劳动者一样需要具备劳动精神,需要精益求精。以义务教育为例,其目的不只是为了应对中考和后面的高考,也要为之后中高等教育或职业教育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劳动者打下坚实基础。从这个角度而言,劳动教育不仅不能缺席,反而应当加强。

  加强劳动教育,并非多开一门劳动课那么简单。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和习惯,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开展公民道德建设。立德树人是教育之本,是教育的核心。以学校劳动教育为例,最现实的是要与美丽校园建设结合起来,我们固然不能把美丽校园建设完全交给学生去做,但学生不应该是旁观者和单纯的享受者,建设美丽校园学生不应该缺席。至少,每一间教室的窗明几净、地面清洁,离不开同学们的维护付出。

  让劳动成为习惯,人人文明,校园和谐,学生只有自觉维护校内外环境,参与劳动,体会到劳动的艰辛,才会感恩父母的付出,倍加珍惜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成果,从中感悟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句话的真谛。这样也能够促进学生培养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和团队合作的精神,养成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法制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政讯通•全国法制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