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大数据战略 提升智能化水平
新时代提出新要求,新形势催生新任务。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步,为公安警务模式转型升级、增速提质带来诸多崭新的课题,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也日益呈现出智能化、网络化、多样化的趋势。2019年,淮南市公安局紧扣新时代公安工作特点,大力改革公安科技应用与警务运行机制,实施公安大数据战略,积极构建以大数据智能应用为核心的智慧警务新模式,有效提升公安工作智能化水平,为淮南公安实战能力和警务服务工作实现跨越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位布局——打造大数据龙头工程
在2019年全市公安工作会议上,市公安局党委对实施公安大数据战略高度重视,在将之作为三项重点工作之一进行专门部署,并成立了以“一把手”为组长的大数据实战平台建设领导小组,进一步强化措施、加大力度,加快建设步伐。
建设初期,市公安局派出多个考察组远赴深圳、南通等地,对公安大数据建设应用等领域进行考察学习,并在工作中制定完善数据资源、基础设施、应用开发、视频图像等标准规范,全面统筹大数据建设应用。为落实经费保障,市公安局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和财政部门的支持,把大数据各项系统建设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在视频数据资源建设和整合中,市政府投入3.1亿元建设“平安城市二期”10000多个视频监控点,建成具有WIFI数据采集、电子围栏、人脸识别和前端结构化处理功能的一体智能采集设施3000多路。
整合资源——汇聚大数据资源平台
为有效整合内外部资源,市公安局实行各县分局、各警种数据资源全面接入平台,完成公安实战急需的数据整合共享,形成“一套数据全警共用”的工作格局。
对内,通过完善信息数据采集网络,优化信息数据采集体系,配备了集采集、查询、录入等功能为一体的警务通终端2000部,研发基础信息采集APP,建设WIFI、电子围栏等智能化采集设备,编制《公安数据共享目录》,组织开展公安人口、交管等数据的动态对接工作,统筹建设卡口车辆、动态人像、WIFI信息等一体化采集视频前端。
对外,推动社管平台数据、公共信用信息接入和共享,开展信息化应用系统大清理,废除或整合一批业务功能交叉、重复采集录入的应用系统。针对反映突出的不实用、不管用、不好用的系统和功能,组织开展系统优化完善,实现各业务信息系统融合贯通。推动警综平台建设,按照认证登录、信息采集、业务协同、数据共享“四个一体化”思路,推动公安业务从条块分割走向条块融合,将业务警种“孤岛数据”变为“全警数据”。
统筹推进——构建大数据保障体系
市公安局牢固树立“没有安全就没有大数据应用”的理念,坚持大数据建设与安全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同步落实,以严管措施杜绝违规行为、保护合法需要、确保信息安全。
在安全保障上,购置病毒预警、防毒墙等软硬件设施,全网安装最新杀毒软件,将镜像管理、准入网关、资产与边界感知、警务查询风控等安全体系建设全面纳入2019年建设规划;在安全督导上,坚持抓严格核查、规范使用,抓安全教育、提升安全意识,抓跟踪服务、强化管理,确保大数据建设和应用始终保持安全状态;在运行保障体系建设上,全面提升公安三四级网络带宽到1000兆,建成公安“云计算”虚拟化平台,实现服务器和存储资源的共享和集中、动态调整。
立足实战——深化大数据科技应用
科技强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向科技要警力,提升公安战斗力。为此,市公安局坚持从实战出发,实用实效,不断提升智慧警务效能。
指挥调度更加有力。依托大数据系统,融合报警定位、视频监控、无线通信等信息化手段,公安机关实现警力、警情、警车、视频“一张图”实时显示,直接派单到移动警务车载终端与警情现场进行可视化联通互动,初步形成扁平化、可视化、信息化的智能指挥调度模式。
巡防打击更加精准。依托公安大数据平台和应用系统,实现了自动关联、智能推送,完善了动态人脸比对、卡口大数据、车辆轨迹分析系统建设应用,全市主城区5个“一分钟处置圈”、16个“五分钟处置圈”以及各重点部位、场所均实现常态化运作。
便民服务更加高效。市公安局主动与通信运营商、网络服务商开展深度合作,创新丰富“互联网+便民服务”手段方式,实现了车驾管、社区警务、旅馆业等外部设备数据的实时接入;依托“皖警e网通”,建立“一站式”网上服务平台,推行“互联网+”办理户籍业务、异地办理身份证和出入境证照办理;全市两级公安13个门户网站、36个公安微博、31个微信公众账号互相关联,形成覆盖电脑、手机APP用户的“网上公安”集约群,实现警务服务24小时“全网覆盖”。(记者 陈崇韧 通讯员 陈永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