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体验、百万大学生深度参与……2021年重庆市“高校生态文化周”今日开幕
(记者 朱颂扬)“美丽中国梦,呼唤青春力量……用团结的肩膀,扛起青春的担当……”今(1)日,在歌舞演绎中,以“美丽中国•青春行动”为主题的重庆市2021年“高校生态文化周”正式拉开帷幕。本次活动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生态环境局、市教委等单位共同主办,在全市69所高校联动开展,其中主场活动联合重庆大学通过生态环保艺术展演、生态环保主题活动、生态环保体验活动、生态环保志愿服务等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活动,让重庆高校学生根植绿色理念,提升生态文明意识,丰富科学素养,知行合一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10余项活动带动百万大学生深度参与 据了解,活动将围绕学术和艺术两个维度,通过交流、展示、体验三种形式,传播一批具有巴渝特色的生态文化艺术精品,展示一批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庆案例,倡导一批崇尚生态道德、弘扬生态价值的行为风尚,分享一批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权威观点和政策路径。 开幕式上,公布了第一批市级绿色学校(高校)并为其授牌,激励高校在践行生态文明理念方面再接再厉。“全市大学生共同行动起来,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建设绿色低碳高校,共同助力‘3060’目标实现。”开幕式现场,17个高校环保社团发出《绿色低碳高校,青春行动有我》倡议,倡导全市大学生树立良好生态价值观、节约能源资源,践行绿色消费、杜绝舌尖浪费,倡导绿色低碳出行、绿色文明旅游、参与环保实践。 本次活动用实际行动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实现节能减排。记者注意到,开幕式实现全程无纸化,现场提供会议议程等材料的二维码,参会人员自行扫码知悉。活动现场也没有彩旗“造势”,尽量减少物料使用。所有活动项目都提倡绿色出行,鼓励参与人员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除了尽量采取减排措施,还要将排放的碳中和掉。为此,活动主办方特意邀请了中国船级社,对将在重庆大学A区举办的各项活动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进行了测算。经测算,在重庆大学A区举办的各项活动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12.521吨二氧化碳当量。 “我们通过购买重庆‘碳惠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平台登记的13吨二氧化碳当量来实现此次活动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中和。”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邦平介绍,这也是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大型公共活动首次获得专业机构颁发的碳中和证书。 据悉,本次活动覆盖全市22个区县69所高校90余万在校大学生。主场活动设在重庆大学A区,除了开幕式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青年宣讲大赛决赛,接下来还将举行“发言人来了—环保微宣讲”进高校、“以案释法”生态环保案例分享会、低碳主题报告会、闭幕式等系列活动;分会场由区县选择辖区内一所高校作为本地分会场,结合自身优势和特点,联动举办高校“生态文化周”活动,开展各具特色的环保宣传展示和实践体验活动。 沉浸式体验引导践行生态文明理念 “我们为重庆市‘高校生态文化周’设计了专门的LOGO、主题海报、主题宣传片,安排了一整周的活动。活动内容非常丰富,形式也非常多样,主要是让高校学生们参与进来,获得沉浸式体验。”重庆大学党委副书记王旭说,活动目的在于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学生学习生活实践中,形成生态价值观,最终建立起正向完整的生态文化体系。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青春力量与绿色中国梦……要让学生真正理解这些理念的内涵,既要内化于心、还要外化于行。据悉,本次“高校生态文化周”将发动全市高校学生围绕这些理念创作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启迪思想的艺术作品,并鼓励和支持优秀作品走进社区、深入基层宣传展演。 “不仅让学生在创作中深刻理解生态文明内涵,更要让这些体现生态文明理念的作品得到更广泛的传播。”王旭表示。 环境监测设施有什么用?污水处理设施怎么运行?生活垃圾去哪儿了?危险废物又该如何处置?在本次“高校生态文化周”,大学生将通过参与辖区环保设施公众开放活动的沉浸式教学获得这些问题的答案。 “活动中还能体验环保岗位,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可以参与体验环境监测、执法、环卫、扬尘监管等岗位实践,让大家做一回环保人,也欢迎和鼓励大家成为环保生力军。”王邦平表示。大学生还可以注册成为“重庆文明实践App”和“志愿重庆”网站的环保志愿者,高校环保社团和环保志愿者还可以深入社区、学校、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青少年之家、环保科普基地、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等开展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生态文明理念。 活动现场还举办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重庆青年大学生宣讲大赛决赛。在近两个小时的决赛中,选手们创新宣讲形式,配以PPT、短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讲生态山城蝶变、讲绿色发展故事,既落脚身边的人物故事,又诠释生态文明的深厚精髓。最终,由重庆师范大学徐静等同学带来的情景短剧《生态山城,“渝”你同行》和由西南政法大学邱琳雅带来的《绿色生态行,美丽中国心》2部作品获一等奖,由西南大学张若彤带来的《春城的故事》等5部作品获二等奖,由重庆大学张心睿带来的《绿水青山如何变成金山银山》等5部作品获三等奖。 |
原文链接:http://www.pacq.gov.cn/rdjj/2021/1101/11060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