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宜林:数据背后的“隐身神探”
前不久,公安部表彰了全国公安机关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德阳市公安局情报信息支队王宜林榜上有名,被评为“全国公安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王宜林是德阳市公安局情报信息支队三大队大队长。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一个较真得有点“轴”的人。2007年大学毕业入警后,王宜林一直在幕后从事分析、研判工作。10余年来,他和同事埋头海量的信息、视频数据中,缜密、细致地搜寻蛛丝马迹,为一桩桩案件的成功破获提供了有力支撑,成为了藏在数据背后的“隐身神探”。
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王宜林和同事更是夜以继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协助相关部门开展疫情防控、排查。
每天排查数万个片段数据
王宜林是湖北宜昌人,2007年从武汉中南政法大学毕业入警来到德阳。今年初,已经有几年没有回过老家的他,早早订好了年前返回湖北的车票,不料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他所有的计划。
作为一名湖北人,王宜林比同事更加关注湖北和武汉的疫情发展。出于多年养成的职业敏感,在四川大规模疫情防控、排查开始之前,他已通过大数据筛查、分析,对春节期间可能由湖北返回德阳的人员情况作出了预估,并向局里和相关部门进行了通报。
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王宜林主动退掉了返回老家的车票,从大年初一开始,便全面接手了自疫情严重地区返(赴)德阳人员的排查工作。
“最初那段时间,每天我们要接收到几万条片段数据。”王宜林和同事们所需要做的,就是要从这些片段数据中甄别、梳理出具体信息,并推送给疫情防控指挥部和相关部门逐一开展排查。
最欣慰没有发生一例漏查
随着疫情防控初见成效,复工复产复学潮开始出现,如何从每天近10万个片段数据中,精准筛查、识别出与疫情相关的重要信息,以利于及时有效开展疫情防控、阻击,成了王宜林和同事工作的重中之重。面对庞大的工作量和多源头的数据,他开拓思路,与相关部门密切协作,创新工作方法,圆满地完成了工作任务。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王宜林和同事们敢于担当,主动承担起外地赴德阳人员的筛查工作,每天工作近20个小时,将梳理、核准的信息推送给相关部门,使基层单位的排查更加及时、高效、准确。
截至9月中旬,王宜林和同事共甄别、筛查了70余万个多源片段数据,向相关部门和基层单位推送梳理、核准后的信息近20万条,为德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有力保证。
“没有发生一例漏查。”回头看近半年来的辛苦,王宜林很是欣慰,在他看来,“让数据在我们这儿变得更准确、更完整,让基层排查的同志能够少跑些冤枉路,节约出时间来多排查几个人,我们累点没关系。”
把老百姓的事放在心上
也许是职业习惯,而立之年的王宜林比很多同龄人更多了几分老成、内敛。这些年来,他和同事在幕后默默工作,在海量的信息数据中,缜密、细致地搜寻蛛丝马迹,协助前方战友成功破获了一件又一件各类案件。但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却几乎没有走上前台、享受鲜花、掌声和祝贺的机会。
“其实我并不看重这些。”王宜林说,“我是农民的儿子,是父母辛辛苦苦打工赚钱送我读的大学,我最懂得老百姓的心,就想实实在在为他们做点事。”
一次,原本在休息的王宜林到单位办公室拿点东西,听说自己大队刚接到一个协助查找走失儿童的警情,他立马坐在电脑前,与同事一起一帧帧查看监控视频影像,一忙就是几个小时,终于成功找到了走失儿童的下落。在他看来,“老人、孩子走失,在老百姓家里是件天大的事,我们不敢耽搁,必须尽心才是。”
2018年底至2019年初,德阳城区电瓶车被盗案件频发,王宜林心里很不好受。“一台电瓶车虽然就值一二千块钱,可丢了还得再买,老百姓挣钱不容易啊。”王宜林主动承担起这一系列案件的协查工作。经过艰苦工作,梳理出一个以成都一“祖师爷”级的犯罪嫌疑人为首的盗窃团伙,并摸清了这个团伙的活动规律,掌握了其犯罪证据,并协助相关警种最终将这个盗窃团伙一网打尽。
常年繁重的工作,王宜林很少有时间陪伴两个年幼的孩子。“在今年初疫情防控紧张那段时间,常常是他们睡着了我才回家,第二天他们还没醒我又走了。”王宜林言语中满含愧疚。“但妻子和孩子都很理解、支持我,孩子还在作文中说我就是他的英雄。我只有更好地做好自己的工作,才对得起他们,对得起和他们一样的百姓、孩子。”(来源:德阳公安)
原文链接:http://gat.sc.gov.cn/scgat/c103413/2020/12/11/dd81788d8b4743fe90874957aa055f6b.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