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移动执行”“实时查控”!浙江法院以数字赋能力克“执行难”
执行“一件事”力克执行难
5月27日,浙江温州某电器公司门口。一台小型打印机、一台手提电脑,往警车引擎盖上一放,乐清法院执行局副局长彭晓青便开始了现场办公办案。他将刚刚在被执行人温州某电器公司拍摄的设备照片通过“智慧移动执行”上传到办案系统,随后现场打印执行裁定书交给被执行人,当场便顺利查封了这家公司的设备,并提交拍卖。
浙江法院执行“一件事”改革成果发布会
如此高效查封被执行人财产,得益于乐清法院创设的“智慧移动执行”系统。该系统创新推出移动外出执行、数据整合共享和多跨协同事项处理,执行法官即便在路上也能随时随地办案。
“智慧移动执行”场景应用,只是浙江法院以数字化为抓手破解执行难的一项探索。在打造“全域数字法院”的改革中,浙江法院近两年来深入推进执行“一件事”综合集成改革,为破解执行难提供了数字化的解决方案,从而构建起办案最公、用时最少、老百姓司法获得感最强的浙江法院执行新模式。
问题导向
破解财产处置变现难
查人找物难,被执行财产变现处置难,是执行难在司法实践中的一个个具体难题。
“仅仅一个不动产的拍卖处置,就要涉及评估等第三方机构,还可能会涉及税务、不动产登记部门等其他多个部门的协助。”诸暨法院执行局实施科科长周佳艳说,以往处置这类财产,执行人员免不了要“登门临柜”查找财产,开展调查,甚至是求人求部门办事。
以问题为导向,不动产司法处置“一件事”改革因此成为执行“一件事”改革的切入点。
诸暨市执行领域全流程数字协同平台
2020年4月,诸暨法院在浙江高院的统一指导和部署下,协同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综合行政执法局、税务局等多个部门,率先试水数字化改革,依托“智慧执行2.0”系统,构建“不动产司法处置子场景”。
“拍卖不仅妥善处理了我的厂房还了债,还保住了我的房子。”近日,被执行人蒋某特地来到诸暨法院执行局,送上一面锦旗。
蒋某名下有工业房地产和私人房地产各一套,房产评估价为1800万元。按以往的司法拍卖流程,扣除约200万元的交易税后,还不够偿还蒋某欠下的2000万元债务。但是通过“不动产司法处置一件事”子场景应用,法院对蒋某的工业房地产的权利瑕疵等状况进行“一门联审”,查清了权利瑕疵状况并进行公示。最终该工业房地产以235%溢价率成交,实现了债权的足额清偿,蒋某的唯一住房免于被执行。
司法拍卖是执行财产重要的变现方式,但处置过程因涉及部门多、环节多、程序复杂,司法拍卖房产评估价和成交价往往低于市场价,成为执行财产处置的现实难题。“不动产司法处置一件事”子场景应用上线后,“一网共享”连接19家司法拍卖事项执行协助单位,破除信息壁垒,“一门联审”破除司法拍卖标的物“带病”隐患,“一窗受理”简化司法拍卖买受人办理手续流程,一次办结全部司法拍卖相关事项。财产变现的老大难问题逐步迎刃而解。
2021年9月,该场景应用在全省法院上线运行。
目前,全省“不动产司法处置一件事”应用线上查询反馈率达85.8%、查(续)封成功率达93.2%、解封成功率达97.2%,通过“一门联审”机制线上发起拍卖前联合审查累计12101次,联审完成率达91.9%;经联审后拍卖处置成交5865件,金额达154.6亿元,拍卖用时减少40%;当事人经“一窗受理”申请办理权属证书2846件,平均办证用时由原来的20天缩短至2天,最短用时1小时。
数字赋能
“一件事”多点开花
自“不动产司法处置一件事”应用切入,浙江高院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推行执行“一件事”综合集成改革,不断丰富完善执行高频事项多跨协同的场景应用,多管齐下将执行“一件事”落地落实。2021年11月,浙江高院确定“涉众案款发放”“执行事务分段集约”“自诉打击拒执犯罪协作机制”等21个多跨协同子场景应用为第二批试点。执行高频事项实现“一张清单、一门联审、一窗受理、一体协同、一站办结、一链服务”。
为破解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财产执行中受害者信息确认困难、资金清退程序繁杂等痼疾,杭州中院在全国首创“涉众案件管理平台”,研发“集资参与人信息登记核实系统”“涉众型案件案款发还系统”,实现跨地区协同、跨领域融合、跨部门联动。截至目前,“涉众案件管理平台”已为2起涉众型案件25万余人完成线上信息查询、登记,群发提醒短信100万余条,为45起涉众型案件28.9万余人发放资金34.4亿元。
法院干警使用“智慧移动执行”系统
湖州法院探索“自诉打击拒执犯罪协作机制”多跨协同子场景应用,从立案移送、协同查证、线上运行三方面破题,借助数字系统实现线上流转,形成打击合力,走出了一条“自诉为主、公诉为辅”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诉讼模式。自2021年11月试点以来,湖州法院累计移送拒执线索121条,立案反馈平均用时从原先的近30天降至5个工作日;立案92起,其中公诉立案15起,自诉立案77起。
“太快了,刚提交申请一会就查封成功。”申请保全人江某怎么也没想到,不到1分钟,渔政部门就定位锁定渔船并迅速完成了保全查扣。江某曾是“浙象渔67078”渔船上的船员,因人身损害责任纠纷将雇主刘某诉到宁波海事法院,法院立案后受理了江某的诉前财产保全申请。
锁定渔船并完成保全查扣
正是有了“船舶处置一件事”子场景应用,宁波海事法院可以直接向渔政和海事部门申请对渔船和商船进行实时查控。渔政和海事部门收到法律文书后可以实时反馈、实时协助查控涉案船舶。这才有了江某体验到的“1分钟”高速查封。
“你们法院布控的车牌为XX的车辆已被扣押……”每每收到这样的短信,平阳法院的执行人员总会特别愉快。这是平阳法院打造“云执车”的成效。借助该应用,与辖区交警联合出台协作机制,交警一旦发现被法院查封的车辆,就主动协助扣押,让扣押车辆不再难。
协助扣押车辆
高效便捷
实现多方共赢
“执行难是长期困扰司法实践的难题。浙江高院党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和‘最烦最怨最恨’问题以及执行工作的难点堵点痛点,守正创新,紧紧围绕‘当事人一件事’,开展‘全域数字法院’建设,全力打造办案最公、用时最少、老百姓司法获得感最强的浙江法院执行模式。”浙江高院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魏新璋说。
执行“一件事”改革正朝着魏新璋说的目标扎实推进,并在当事人、执行法官、社会公众等多方之间实现共赢。
今年4月疫情期间,身处上海、许多工作都陷入停滞的蒋女士却在家里轻松做了一件大事——花300多万元成功竞买了苍南法院处置的一套商铺,而且足不出“沪”,隔空办好了房产过户手续,收到了产权证书。既意外又惊喜的蒋女士通过微信夸赞:“谢谢法官……苍南法院办事效率和服务态度真好。”
蒋女士的这次“特别”竞买离不开苍南法院的“不动产司法处置E窗办”。承办该案的苍南法院执行局副局长黄云鼎告诉记者,得知蒋女士因疫情影响无法离沪办理手续后,他们立即与当地资规局、税务局协调开启远程过户,通过衔接“不动产司法处置E窗办”的集约办理,实现不动产转移过户全流程线上办理。1个小时不到,身在上海的蒋女士便顺利完成了法拍房的过户手续,当即收到电子版产权证书,几天后又收到了纸质版产权证。从拍卖到办理完过户,蒋女士全程“零次跑”。
执行“一件事”让当事人体验到便捷和高效的同时,也让执行人员感触很深。
“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我们执行人员减负了。”周佳艳脱口而出。她说,原先调查一处不动产,执行人员要各地跑,还要实地勘查,至少也得1个月,现在“一门联审”,协助部门5个工作日就能在线给反馈,而且标的物信息更全面更权威,“拍卖也会更有底气”。
浙江高院执行综合处处长周德金介绍,“一件事”协作事项一网通办、一键办理、一次办结,仅仅不动产司法查、解封一项业务,每年就可减少20万次线下执行工作量。
“对当事人来说资产变现更加容易,买受人更加放心,资产的效益实现最大化,同时促进了社会资产的快速盘活。”周佳艳认为,执行“一件事”改革实现了共赢、多赢。
至今,执行“一件事”改革已先后被评为浙江省首批数字化改革“最佳应用”、浙江省数字法治十佳应用、浙江省有辨识度有影响力法治建设成果、浙江省改革突破奖银奖。
“浙些年”:
2020年4月,诸暨法院在浙江高院指导下率先试点“不动产司法处置一件事”应用。
2021年9月,“不动产司法处置一件事”场景应用在全省法院上线运行。
2021年10月20日,浙江省加强综合治理从源头切实解决执行难工作推进会召开,强调要把执行“一件事”综合集成改革作为数智赋能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的有效抓手。
2021年11月,浙江高院确定“涉众案款发放”“执行事务分段集约”“自诉打击拒执犯罪协作机制”等21个多跨协同子场景应用为第二批试点。
数说:
浙江法院依托“智慧执行2.0”平台,执行“一件事”综合集成改革,已实现省市县三级自然资源和规划、税务、综合执法等1000多家协作单位的对接。全省106家法院、1.5万名干警、每年60多万件执行案件均可在统一数字平台在线办理,执行办案8类案件100余个流程节点信息、20余类涉执财产信息在线归集、电子卷宗随案生成。
原文链接:http://chinapeace.gov.cn/chinapeace/c100047/2022-06/28/content_12641582.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