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证据法》
◆内容简介
本书为刘品新教授二十年耕耘电子证据法学的厚积薄发之作,旨在建立一个新的学科,全书分为原理、规则、科技、实践四篇,其中有电子证据法学的基础理论,更有与实践结合的操作指南。本书针对P2P犯罪、网络虚拟财产犯罪等新型案件,从问题、本质、对策、示例等方面设计了一些交叉研究的方案;从真实案例凝练的成熟经验出发,抽丝剥茧,以向实务人员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办案指南。本书体系严谨,资料翔实,积淀着实践经验的操作指引,可以作为法律学人和办案人员了解与掌握电子证据的案头必读物。
◆作者简介
刘品新,1973年7月4日生,湖北洪湖人。1995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1998年获法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2000—2003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在职攻读博士学位。2007—2008年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法学院(UIUC)做访问学者,2019年赴德国马普外国和国际刑法研究所做访问学者。2016—2018年挂职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技术信息研究中心副主任。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证据学研究所副所长、智慧法律科技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网络犯罪与安全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反腐败与法治研究中心副主任、刑事错案研究中心副主任、智慧检务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国家检察官学院教授等职,并从事电子证据鉴定、痕迹鉴定、文书鉴定及执业律师等专门性法律服务工作。
研究领域为证据法学、电子证据学、网络法学、网络犯罪治理、智慧司法。主要专著:《中国电子证据立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2006年获第二届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三等奖,2007年获首届全国信息化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刑事证据疑难问题探索》(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反侦查行为:犯罪侦查的新视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经由法律的正义》(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教材:《网络法学》(第1、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2015);《证据法学》(第1-6版)(法律出版社,2006—2019),2006年获第二届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一等奖。另外,在《法学研究》(中国)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得《一种防篡改档案食品安全追溯系统》(CN104331762B)等发明专利。
长期致力于法学与信息科学的交叉研究,撰写了《电子证据法研究》《中国电子证据立法研究》《美国电子证据规则》《电子取证的法律规制》《国外电子证据适用指南选译》等系列作品,并探索设立“电子证据法”“大数据智能司法”“网络犯罪治理概论”等新型课程。
原文链接:http://www.gzpeace.gov.cn/info/1420/54813.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