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践行“浦江经验” 下访接访为民解忧

时间:2023-12-13 来源:四川长安网 作者:佚名

  □ 苟乙权

  

  信访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是反映社情民意的“晴雨表”,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和桥梁。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宁德和浙江工作期间亲自倡导和亲身实践的“四下基层”“浦江经验”工作机制,为党委政府密切联系群众、改善党群干群关系提供了良好途径,为化解矛盾、促进和谐提出了有效办法,是做好新时代信访工作的宝贵财富。

  

  当前,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我们要弘扬、传承和运用好“四下基层”“浦江经验”,汲取奋发进取的智慧和力量,推动新时代信访工作提质增效。

  

  一是带着“档案”下基层,听取各方意见做优化解方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做好决策咨询的基础。放在信访问题化解上,这也是毋庸置疑的真理。深入基层下访接访,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信访问题“档案”,这份“档案”包含案件基本情况、主要诉求、相关法律规定、存在主要分歧及历次化解提出的解决方案等。只有先熟悉并带着这份“档案”,才能迅速理清信访问题脉络、承接前期化解方案与当事人进行有效沟通,才能吸收各方意见分析研判给出合理化解方案。很多信访案件中,干部缺乏“档案”意识,不去调查了解前期化解推进情况,就随意发言、妄下结论,或者换一个人就另起炉灶,回复口径、处置标准、政策解释五花八门,没有延续性、不统一、不规范,极易引发当事人不信任,甚至成为缠访闹访的诱因。完善信访“档案”是推进信访法治化建设重要内容,在依法依规依纪前提下,客观真实记录信访问题化解、疏导、帮扶全过程,把每一件信访事项办成铁案,确保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

  

  二是带着“法律”下基层,促进信访诉求化解法治化。法治是解决信访问题的关键。按照信访法治化的要求,要做到预防法治化、受理法治化、办理法治化、监督追责法治化和维护秩序法治化,引导群众依法行使权利、理性表达诉求。首先,信访干部要知法、懂法、用法,熟练掌握信访相关政策规定,在化解信访问题上做到恪守法律底线,不逾矩、不违规,依法办理。现阶段群众反映问题具有多样性、专业性、复杂性的特点,信访干部要发扬求知善学的作风,不断加强相关法律政策和业务知识的学习,提升专业素质、综合能力和沟通技巧。对具体信访事项,要提前掌握背景情况、吃透法律规定,先弄得懂、想得通,再想办法去劝导,讲得清、说得准,以理服人,让群众心服口服。其次是要整合法律资源,把律师或法律工作者带着一起下基层,发挥专业力量的权威作用,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解答涉及法律法规问题、宣传法律法规知识等,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社会共识。最后要把法律的权威地位给群众讲明白,把依法逐级走访的要求讲明白,要做到“法律政策清、是非曲直明”,先规范上访行为,再解决合理诉求,让群众知晓缠访闹访等信访行为不仅得不到额外好处,还可能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是带着“感情”下基层,重“三到位”慎处理。习近平总书记曾形象地比喻,下访接待群众是考验领导干部能力和水平的大考场,来访群众是考官,信访案件是考题,群众满意是答案。衡量领导干部对人民群众的感情,最基本的标准就是看为群众做了多少好事、办了多少实事、解了多少难题。信访工作不是简单判断是非对错的工作,而是要满怀敬畏之心,带着感情和责任,多为群众着想,多为群众说话,多替群众办事,认真研究、反复推敲,真正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实际困难。据国家信访局统计,80%上访群众反映诉求都有合理或者部分合理成分,所以在化解信访问题上,对群众反映问题符合政策法律的,努力解决到位;不符合政策法律的,努力解释到位;确有困难的,努力帮扶到位。特别是对群众反映问题有合理成分的,哪怕反映的问题只有百分之一合理成分都要解决到位,让信访群众切身感受到党委政府关心关爱。同时,要规范信访群众的行为,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个人诉求、维护自身权益。

  

  四是带着“政策”下基层,正面宣传引导赢民心。信访涉及城乡建设、劳动社保、政法、农村农业、自然资源等领域占比较大,比较突出的有征地拆迁、问题楼盘、非法集资等,往往人多面广、处置难度大、风险隐患高,且信访上行趋势明显。这类问题从小蔓延到大,一部分原因是基层干部工作简单粗暴,政策宣传引导不够,老百姓有疑虑得不到化解。所以在下访接访中,我们要把这些涉及民生的政策搞清楚、弄明白,和群众同坐一条板凳,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话加强政策的宣传解读,引导群众知晓政策、享受政策、支持政策,让老百姓的疑问得到专业解答,而不是官话、套话和形式主义。下基层接访中,要坚持依法行政、依规办事原则,充分了解政策执行情况,站在群众立场上研究政策、运用政策,切实做到公道、公平、公正,既避免行政不作为或乱作为侵害群众权益,又坚决防止乱开口子引发连锁反应。

  

  五是带着“赤诚”下基层,让不同诉求有回音。信访工作的本质是做群众工作,需要耐心和智慧,需要信访工作者熟悉相关法律和政策,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说服工作,解开群众的思想“疙瘩”,获得群众理解。下访接访考验的是干部的担当作为,要心怀赤诚,关注群众利益诉求,敢于直面问题、直面群众,尤其面对信访问题,不能带着有色眼镜看信访群众。要带着感情、带着关爱、带着责任主动接“烫手山芋”,主动走到意见最大、问题最多的地方,充分了解群众愿望,真实反映群众诉求,最大限度解决群众“燃眉之急”。无论群众诉求是否合理,都要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要建立群众信访问题回复机制,合理的诉求组织相关部门研究提出解决方案,在规定时间回复并跟进,不让群众利益受损;不合理的要把政策和法律规定搞清楚,以正式的方式当面和书面一同反馈给信访人,讲清楚、讲明白,对该履行终结程序的依法依规履行,坚决纠正“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的错误导向。

  

  作者系内江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原文链接:https://www.sichuanpeace.gov.cn/llqy/20231213/282060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法制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政讯通•全国法制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