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决不公,应该怎么办?
限定于对我国民事案件判决的语境下,建议明确系一审案件还是二审案件。如果是一审案件就尽快去上诉。如果是二审案件就在6个月内申请再审。再审仍无结果就去同级检察院申请民事监督。如果穷尽上述救济途径都无效,依旧认为案件不公,那就去信访、去监察委,查查案件承办人员是否违规。
如果上述这一切都没有问题,就应当回到争议的核心:判决是否真的不公?
不公是你个人对案件结果的评价,系个人视角。判决是法律评价,系法律评价的视角。
案件审判的本质是审判人员在证据规则之下,根据原被告之间提交的呈堂证据,进行质证、举证,依照自由心证对证据的证明力及三性进行评析并决定是否采纳,再依照法律规定进行判决。
所以绝大多数的人认为的不公是指法律认可的事实与其自身认为的事实不符。
那么如果是证据还原的问题,可以寻求补充更有法律效力证据的方式,在法律框架下解决。即寻求上诉或者再审进行救济。
如果是个人情感、社会道德等因素影响对判决评判的感受。那也许只能调整自身情绪或者去寻求改变法律去符合自身的价值评判了。
当然也有可能是审判人员自由心证对证据认定存在极大偏差,导致案件不公结果的发生,若是这样就需要寻求救济途径解决。
针对法院判决不公,当事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举报:
上诉:在法律规定的时间内,向作出判决的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上诉必须在法定期限内提出,并且需要按照法定程序和要求进行。
申诉:在判决生效后两年内,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申诉。申诉需要提供新的证据或者有新的理由,并且需要在法定期限内提出。
举报审判法官的违法犯罪行为:如果判决不公涉嫌审判法官个人的违法犯罪,可以向当地的纪委或者人民检察院举报。举报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和事实,以便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措施都需要当事人了解相关法律规定和程序,并按照法定要求进行操作。同时,当事人还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和责任,因为法律程序复杂且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建议当事人在采取任何措施之前,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和意见。
维权内参【全国法制调研中心】招聘法制调研员,关注反腐倡廉,依法维权,依法行政,扫黑除恶,欢迎您加入010-56212741、010-53382908、010-56212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