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伙合同纠纷争议焦点与裁判规则
个人合伙因其资合性和人合性的特点,常常在运作过程中缺乏规范的书面合伙协议、工商登记以及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这种非正式的运作模式往往导致在出现纠纷时,各方诉求复杂多样,如解除合伙关系、要求退还投资款、分配利润或承担对外债务等。政讯通·全国法制调研中心法制调研员将重点讨论在无书面合伙合同的情况下,如何认定合伙关系,并为大家梳理相关裁判规则。
首先,合伙合同是合伙人之间为了共同的事业目的而订立的共享利益、共担风险的协议。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民法典》对合伙合同的形式没有特殊要求,允许采用书面、口头或其他形式,但合伙合同仍然是认定合伙关系的基础,是调整内部合伙关系的依据,也是确定合伙人权利义务关系的准则。
在没有书面合伙合同的情况下,如何认定事实上存在合伙合同关系呢?关键在于是否具备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负盈亏的基本特征,以及是否有证据证明各方实际上已经形成了合伙的合意。这些证据可能包括口头的或其他形式的合伙约定,或者各方已经实际履行了合伙事务等。
在具体的裁判规则中,如果无法提供书面合伙合同,也没有证据证明存在口头合伙约定,且一方全额出资且未向其他方主张分担亏损或分配收益,那么不应认定存在合伙合同关系。然而,即使没有书面形式,但只要证据足以确定合伙人姓名、标的和数量,合伙协议仍然可以依法成立并生效。此外,如果能证明存在合伙合意,且已经实际履行了合伙事务,那么也应认定合伙协议已经成立。
尽管《民法典》对合伙合同的形式没有特殊要求,但为了维护合伙关系的稳定,避免纠纷的发生,建议合伙人在建立合伙关系时还是应当尽量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伙合同,并明确约定各方的权利义务、出资比例、利润分配、风险承担等重要事项。同时,合伙人也应当加强合伙事务的管理和财务制度的建立,确保合伙事务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在出现纠纷时,各方应当理性沟通,寻求合法途径解决争议,以维护合伙关系的和谐与稳定。
维权内参【全国法制调研中心】招聘法制调研员,关注反腐倡廉,依法维权,依法行政,扫黑除恶,欢迎您加入010-56212741、010-53382908、010-56212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