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纬青年说|发掘学术研究的源头活水
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 吴广哲
6月20日,在重庆文物考古研究院参观后我感受深刻,穿梭于跨越千年的远古文物中,大尺度宏观时空背景下,不禁思考“人存在之意义”这种哲学命题。历史洪流,逝者如斯。百年或千年之后,除了我们有幸能够留在这世上几具白骨外,如何证明存在?展览的文物也许能够给出一个答案,那就是你的作品。器物作品可以百年千年,文学精神作品可以万年乃至不朽。而这或许可以成为我们调研人自我激励的一种内在精神动力。此为学术研究的精神之源。
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这篇经典的文章中指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个人认为,没有调查,就没有学术。搞学术就是搞调查,而调查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去年我有幸获得全国法院系统第三十五届学术讨论会征文一等奖,主要是针对司法裁判援引司法政策的问题,采用实证研究方法,进行类型化分析,揭示司法政策指导裁判和价值指引功能并未充分发挥之现实状态及解决路径。文章可能还有些论证不够完善,但始终围绕问题,聚焦问题。因此,寻找问题是学术的起点,解决问题是学术的终点。此为学术研究的实践之源。
如何寻找问题?寻找问题就像寻觅对象,首先要从茫茫人海中遇到,然后从遇到中选择有感觉的,再从有感觉的人群里挑选能深入交流的。同样,我们司法办案人员从事学术研究的天然优势就是我们所办理的案件,在司法审判的大量的案件中选择让你有感觉的,尤其是让你反复纠结、念念不忘、难以下判的案件,这些案件问题或者由此引发的相关问题往往就是司法调研问题的重要来源。
下一步就是要甄别筛选,判断哪些是值得研究的真问题。这就需要去做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研究。调查研究的方法就是内外结合,内是通过法院内部合议庭、全庭会、专业法官会、审委会等集体研究讨论,外就是向案例库、法答网、期刊书籍、领域专家等借智借力。竭尽所能,广搜相关资料、深入学习请教、结合宏观政策、聚焦实践问题、形成观点碰撞。相信通过内外互动这种调查研究后,一些值得深入研究的真问题就会浮出水面,进入写作视野。剩下就是安排结构,论证分析。
写作的过程就如同李清照《声声慢》词中“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随着时间慢熬,有付出就有收获,这种收获也许是“春风得意马蹄急”的解脱快感,也许是让你欢喜让你忧的精神满足。历经三重境界,回首来时路,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不管作品是否获奖,它都是你的孩子,是你的青春、你的心血、你的期许!
原文链接:http://cqgy.cqfygzfw.gov.cn/article/detail/2024/06/id/7996927.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