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法治建设年中观察:凝聚法治力量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4-07-08 来源:广东省司法厅 作者:佚名

  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强则国家强。今年以来,东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紧紧围绕省委“1310”具体部署,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定位,深入推进法治东莞、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加快打造与广深一体化的营商环境,推动法治成为东莞现代化建设的显著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为东莞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法治保障。

  nEO_IMG_p2-东莞法治建设年中观察:凝聚法治力量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 .jpg

  思想引领打造更高水平法治东莞

  东莞始终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法治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在学深悟透笃行上持续用力,切实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在莞邑大地生动实践。

  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带头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今年3月召开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个国家宪法日之际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听取东莞市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汇报,研究下阶段工作安排。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定维护宪法权威和尊严,推动宪法全面贯彻实施于依法治市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融入到法治东莞、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中。要打造更高水平的法治东莞,坚持“小切口、大纵深”立法,大力推行柔性执法和包容审慎监管,加快培育一批涉外法律服务机构和专业人才,加大司法保护力度,做好法治宣传教育,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法治保障。要加强党对法治政府建设的领导,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

  东莞落实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法律法规清单制度,推动领导干部带头尊规学规守规用规、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切实增强法治观念、提升法治思维能力,把学习党内法规和法律法规的成果转化为推动东莞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法治实践。

  nEO_IMG_p3-东莞法治建设年中观察:凝聚法治力量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 .jpg

  东莞举办全市领导干部法治专题培训班

  法治政府建设,离不开领导干部的率先垂范,更离不开思想观念的转变。6月12日上午,东莞举办全市领导干部法治专题培训班,邀请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曹鎏,做“贯彻落实新行政复议法 全面推进主渠道目标实现”专题讲座。市政府、市法学会领导,市直有关部门、中央和省驻莞有关单位领导、承担法治业务的科室及执法科室负责人,以及全市各镇街有关领导共1000余人参加了培训。

  一直以来,东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行政复议工作,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启动后,在全省率先印发改革方案,实现“一个窗口”办理;先后出台配套制度文件7个,推动复议工作规范化;畅通网上申请等绿色通道,提升复议申请、受理的便捷化。复议制度改革以来,全市受理9867宗案件,居全省前列,超过八成的行政争议在复议环节得到有效化解。

  东莞积极推进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机制开花结果,推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4月19日,东莞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推进会暨法学会系统业务培训会召开,会议强调要找准工作短板,加快推进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坚持高位推动,选优配强队伍,打造高端品牌。积极参与党委政府重大决策论证、重大风险防控、重大矛盾纠纷调处、重大信访积案化解等工作,推动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为东莞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以高质量立法护航“头号工程”行稳致远

  当前,东莞正以“头号力度”纵深推进“百千万工程”,构建更高水平城乡融合发展格局。东莞紧扣省委“1310”具体部署,进一步加大政府立法的统筹协调和督促指导力度,建立健全各项立法工作制度,聚焦“百千万工程”这项头号工程,加快推动《东莞市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条例》《东莞市城中村改造条例》《东莞市扬尘污染防治规定》《东莞市儿童友好城市管理办法》等一批法规规章,以高质量立法护航东莞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nEO_IMG_p4-东莞法治建设年中观察:凝聚法治力量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 .jpg

  东莞市司法局会同市农业农村局开展《东莞市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草案)》立法调研

  其中,《东莞市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是要解决东莞市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和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巩固和完善切合东莞实际的、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经营管理制度,保障其经营管理农村集体资产,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助推“百千万工程”的实施。

  《东莞市城中村改造条例》则将进一步落实国家关于城中村改造工作的决策部署,通过拓展和优化城市发展空间,助力产业转型升级,改善人居环境,消除各类安全隐患,提升城市品质,提高城中村改造的效率和质量,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

  《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条例》的制定将填补东莞市获得立法权以来在历史文化保护方面的立法空白,引导、保障和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在尊重非遗基本内涵的同时发扬非遗的当代价值,探索非遗保护与东莞传统产业及新兴产业的融合发展模式,统筹优秀传统乡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挖掘乡村非遗资源禀赋,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

  对此,东莞市司法局坚持开门立法,积极发挥政府立法基层联系点作用,多渠道汇聚民意民智,综合考虑基层单位、村(居)民委员会、行业协会、联合会、院校企业等组织类型,让基层群众的立法建议直达政府部门,确保不同类型的立法项目均可以通过联系点充分听取民声、民意。同时,东莞市司法局积极开展立法深调研,不断提升立法质效,充分发挥“外脑”智力支持作用,聘请42名专家为市政府立法咨询专家库成员,推动社会有序参与政府立法工作。

  多领域实施包容免罚清单模式

  今年以来,东莞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安排部署,锚定提升行政执法质量和效能工作目标,以夯实制度基础、强化队伍建设、加强监督整改为抓手,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不断促进行政执法规范化,提升行政执法效能。

  按照国家、省的部署要求,东莞市印发《东莞市贯彻落实〈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工作方案》,从执法人员能力素质、执法规范化建设、行政执法工作体系、行政执法监督协调等方面提出10项具体工作要求,明确各行政执法部门、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工作责任和完成时限,以制度构建全力推动行政执法质量和效能双提升。强化督促落实,将贯彻落实《行动计划》情况纳入“法治东莞”建设考评,有序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持续推进包容审慎监管执法落实,督促指导行政处罚“减免责”清单编制工作,推动东莞市市场监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城管局、市人社局、市住房公积金中心、市公安局、市住建局、市发改局等9个执法部门编制减免责清单,公布减免责事项共302项。贯彻落实省直部门制定的减免责清单,推动东莞实施省内减免责事项共计698项,让行政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nEO_IMG_p5-东莞法治建设年中观察:凝聚法治力量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 .jpg

  东莞城管在省内首创“小微执法”工作模式

  东莞开展涉企乱罚款问题和职权下放重放轻管问题专项整治,督促公安、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应急管理、市场监管、城市管理、消防救援等9部门全面排查、及时纠正突出重点问题,同时建立联络员机制,加强信息沟通和工作协同,切实做到为企业减负,为基层减负。

  法治建设实事为优化营商环境保驾护航

  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既体现着经济发展“软实力”,也为各类经营主体发展提供“硬支撑”。

  “东莞政府服务企业的意识特别强,就好像是在入职协议里签下了承诺一样,让我们很受感动。”广东博力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谈起东莞营商环境时表示,博力威从草根企业崛起到冠军品牌勃发,走出一条成功的投资创业之路,与政府的帮助支持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从2010年初创公司,到如今成长为中国锂离子电池出口前20强企业,在东莞的14年里,博力威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进步,如今,在轻型车用锂离子电池领域,博力威出货量居全国前三。

  博力威的成功是东莞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一家家科创型企业在东莞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nEO_IMG_p6-东莞法治建设年中观察:凝聚法治力量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 .jpg

  民法典与法治营商环境讲座

  自2022年起,东莞市委依法治市办聚焦东莞高质量发展的实际需求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连续两年推出法治建设实事,切实解决了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打造了法治东莞建设亮点品牌。今年6月,东莞市委依法治市办印发《东莞市2024年法治建设十件实事工作方案》,推出10项由市级统筹推动的法治建设实事项目,涵盖信用报告改革、政务服务便利、涉企行政执法、食品安全监管、惠民法律服务、劳动纠纷化解、信访工作规范、民生司法保障等领域,以小切口推动法治东莞建设,持续深入优化营商环境,护航高质量发展。

  比如,东莞市发展和改革局牵头的“以公共信用信息报告破解证明难”项目,在全市推行以公共信用信息报告(无违法违规证明版)代替46个领域无违法违规证明,进一步便利市内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个体工商户等信用主体经营活动,实现一份报告全证明。

  nEO_IMG_p7-东莞法治建设年中观察:凝聚法治力量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 .jpg

  东莞市民服务中心

  由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投资促进局以及各镇街(园区)共同推进的“打造‘企莞家’企业综合服务体系”,将“企莞家”打造成为全市统一的企业综合服务平台,构建“服务+数字赋能”“服务+专业指导”“服务+资源超市”的企业综合服务体系,线上整合各部门涉企服务平台,实现“一个入口、一次登录”;线下依托市镇两级政务服务大厅建设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实现“一个窗口、一跟到底”,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一站式”线上线下一体服务。

  提升涉外法治建设水平保障高质量发展

  5月16日,随着东莞市涉外法治研究会成立大会暨主题研讨会的召开,东莞市涉外法治研究会正式成立,标志着东莞以高水平涉外法治保障高质量发展、服务高水平开放迈出新步伐。

  作为经济大市、外贸大市,去年东莞实现进出口总额1.28万亿元,外贸规模位居全国第五、全省第二。全球共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外商在莞投资,东莞也拥有1.3万家外资企业。这意味着,东莞对涉外法律服务的需求巨大。

  nEO_IMG_p8-东莞法治建设年中观察:凝聚法治力量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 .jpg

  市委政法委调研东莞仲裁委、市律协涉外法治建设工作

  近年来,东莞围绕法治保障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涉外法治工作统筹谋划,健全涉外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加大涉外法治执法力度,加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组建东莞市涉外律师服务团,成立莞港合伙联营律师事务所,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律师执业试点工作,推动涉外仲裁、公证、商事调解走深走实,拓展涉外法律服务领域等,涉外法治建设方面取得一定突破。

  东莞积极探索仲裁与公证、调解等业务融合模式,东莞仲裁委先后开展“智慧仲裁”“云仲裁”等改革,为跨境当事人提供即时便捷线上仲裁服务,受理涉外案件占比超过20%。

  全市公证机构立足企业需求,持续创新涉外公证产品服务,在知识产权设立、流转、权利救济、争端解决、国际合作等涉外知识产权保护领域发挥特殊职能作用。比如,东莞企业在越南、缅甸、印度等设有分公司,劳务派遣和外籍员工来华务工都需要办理公证,不同国家要求也不一样,东莞公证处提供的“云”上公证服务,让企业办理涉外公证“最多跑一次”,从网上申请后不到一个星期就办好了,方便又高效,助力企业发展。

  nEO_IMG_p9-东莞法治建设年中观察:凝聚法治力量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 .jpg

  东莞公证处远程网上办证室

  公安部门搭建畅通警企服务的新平台,开展“进企业、送服务、上门办”活动,提供出入境证件“批量办”、绿色通道“快捷办”、精简材料“容缺办”等快捷便利服务,助推莞企“走出去”开拓海外市场。

  东莞在全省率先成立涉外律师服务团,积极参与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涉外知识产权争议、境外投融资等涉外经贸活动和法律事务,提供专业高效涉外法律服务。

  当前,东莞正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更迫切需要发挥法治的引导、规范、保障作用,以高水平法治服务高质量发展,以高水平涉外法治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

  涉外法治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联动性强的系统工程。成立东莞市涉外法治研究会,是东莞进一步加强涉外法治工作的创新举措。

  东莞市涉外法治研究会将聚焦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产生的多边合作法律机制问题,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发挥研究会“智囊团”“思想库”“人才库”作用,围绕东莞市“百千万工程”“投资年”行动等中心工作,积极参与相关立法、执法及法律服务等政策起草论证工作,加强对国际法律规则变化、国际司法实践动态的研究。加强人才培养,提升涉外法治人才的专业实践能力、外语运用能力、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并加强与港澳及国际法学界的交流合作,向国际社会展示东莞涉外法治建设成果,讲好新时代东莞法治故事。

  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从小手拉大手,由学生们带动家长学习普法知识,推动普法宣传教育从学校延伸至家庭和社区;从线下深入推进普法,到线上普法微视频展示;从为小区居民派送“法治福袋”营造迎新普法氛围,到推动“篮球+普法”有机结合;从开展“每月一主题 月月有普法”精准普法惠民,到布局“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全覆盖……今年以来,东莞司法行政系统围绕人民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的新需求,探索公共法律服务供给新路径,以高水平法治服务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nEO_IMG_p10-东莞法治建设年中观察:凝聚法治力量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 .jpg

  东莞举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履职报告评议活动

  东莞推出“八五”普法惠企宣讲服务清单,服务清单一共138条,涵盖民法典、安全生产、知识产权、企业财税、劳动合同等多个方面,供广大企业点单。此外,东莞市司法局围绕企业涉外业务、责任减免、融资贷款、重组并购、招标投标、知识产权保护、资产拍卖清算提存抵押等经营活动,提供公证、律师、仲裁法律服务清单。

  


原文链接:http://sft.gd.gov.cn/sfw/xwdt/qmyfzs/content/post_445200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法制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政讯通•全国法制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