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传唱在民谚诗歌中

时间:2021-03-22 来源:中共河南省纪委监委网站 作者:佚名

  二月二是我国民间一个很重要的节气。唐之前,二月二不算令节,中唐时此日始有挑菜、迎富、踏青等活动在川陕之地流行,时称“挑菜节”“迎富日”。宋末元初,北方的二月二与惊蛰联系起来,增加了“龙抬头”等趣味,称此日为龙日,或龙节,逐渐演变成以驱虫害和祈丰收风俗为主的节日。民间谚语和古诗多有记载。

  二月二为“引龙回”的“熏虫日”,在许多地方志中都有类似的记载。“龙抬头”这一天进行驱虫活动的习俗主要流行于中国北方地区。二月二在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惊蛰前后,此时龙欲升天开始活动,各种昆虫包括毒虫开始频繁活动,老百姓要在这天驱疫灭虫以祈安康。熏虫,是用麦秸、豆秸、谷秸、艾蒿点了以后,在家里的旮旯、阴暗角落、家里的柜底、院子里夹道便所,都熏一熏。用家什到处敲一敲,打一打,边敲边念叨:“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不露头。”熏虫儿一词,最早见于明人刘侗所著的《帝京景物略》卷二:“二月二,龙抬头,蒸元旦祭徐饼,熏床炕,曰‘熏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明代刘若愚的《酌中态》记载:“二月初二日,各家用黍面枣糕,以油煎之,或白面和稀摊为煎饼,名曰‘熏虫’。”《帝京景物略》记载:“二月二,曰龙抬头,煎元旦祭余饼,董牀状炕,曰熏虫儿,谓之引龙虫不出也。”《千金月令》记载:“惊蛰日,取日灰糁门限外,可绝虫蚁。”《月令辑要》也记载:“北围仓,云避鼠也。”

  北京民谚说,“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

  江苏民谚说,“二月二,敲瓢碴,十窝老鼠九个瞎。”

  开封民谚说,“二月二,龙抬头”。《开封市南关区志》、《开封市顺河回族区志》皆有记载:龙节,俗称二月二,正是冬去春来、万物复苏之际,中原多春旱,人们就向传说掌管雨的龙王祈求“贵似油”的春雨,便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农村有撒麦囤之俗,太阳出来之前,用草木灰在院子撒成个圆圈,圈中间分别放一把各类粮食,用砖头压住,称为“麦囤”。小孩手拿瓦片边击边唱:“二月二,拼拼瓦儿,蝎子蚰蜒没有爪儿。”长者用拐棍敲门楣,边敲边唱:“二月二,敲门头儿,打的粮食满囤流。”这天有女吃“枣花”吃了心灵手巧,男吃麦布袋吃了身强力壮。还有吃煎饼、搬场的。“二月二,炒凉粉”之俗至今盛行。

  山东曹县的民谚更形象:“拍拍拍瓦啦,蝎子出来没爪啦!围围围屋啦,蝎子出来没肚啦!”

  从民谚中不难看出,“二月二”的习俗是为了防御蝎子等害虫爬到屋里院内对人进行侵害。然品读诗歌里的“二月二”习俗,别有情调:

  二月二日出郊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陇高低紫燕飞。

  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

  这是宋代诗人王庭珪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以特写镜头描绘了“二月二”诗人郊行涉猎的初春景物以及农村田园生活的乐趣。首联写初出郊时太阳刚要出山,茫茫大雾、绵绵细雨却遮隐了城池;颔联从大处着眼以拟人化描写雾消天晴之景;颈联由远而近、由高而低、由大而小、由静而动写田园之生机;尾联则生动地画出一幅牧童吹笛图,从而自然流露出诗人对自然风光和农家生活的喜爱之情。(开封市纪委监委驻市公安局纪检监察组 周英)


原文链接:http://www.hnsjct.gov.cn/sitesources/hnsjct/page_pc/lzwh/xl/articleac16b7f4303043af87587ad64072ffb0.html
法制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政讯通•全国法制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