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唯分数、唯升学"论,孩子才能睡得了、睡得好

时间:2021-04-12 来源:河北长安网 作者:佚名

  

  近日,教育部发布通知,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其中明确要求: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初中生应达到9小时,高中生应达到8小时(据4月2日教育部官网)。

  据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委托开展的一项监测显示,10省市小学生、初中生平均睡眠时长分别为9.5小时和8.4小时,不同程度存在睡眠不足问题。如何保证学生的睡眠,该通知提出了三个“中断机制”——“游戏中断”、作业“中断”、校外培训时间“中断”。这些限制是否可行?让我们设想一番:作业“中断”,可通过教育部门严格管理作业内容和作业量,避免因作业过多影响学生睡眠;游戏“中断”,可通过呼吁游戏企业在每天22:00至次日8:00之间添加人脸识别防线,以控制登录的方法强制“下线”;校外培训时间“中断”,可对校外培训的形式、时间加强管理,为学生争取休息时间。

  从这些措施不难看出,三个“中断”都需要社会、学校、家长的配合才能达到最好效果。“家家有本难念的经”,2018年发布的《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调查报告》显示,68%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感到“非常焦虑”或“比较焦虑”。随着近年来就业压力、升学压力的增加,家长们“八仙过海,各出奇招”。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把孩子送进各式各样的辅导班,为了让孩子增长见识,各类夏令营、冬令营都要“安排”,宗旨就是——别人有的,我们都要有,别人没有的,我们也要有。

  当竞争存在时,家长之间很难不去“攀比”:孩子中考、高考成绩不好,就无法考上“名校”;不是“名校”毕业,就难以找到“好工作”,会影响到孩子的未来……学校减少作业,家长“不得不”加强培训,长此以往,造成了“减负”持续空转,中小学生的课业压力越来越大,为了“更高的目标”,只能牺牲睡眠时间。

  前段时间,《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发布,提出要着力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倾向,促进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态。可见,借助外力干预达到的效果有限,归根究底,要想孩子睡个好觉、健康成长,还得从转变观念开始。

  教育的目的不应该是上名校、找“好工作”,而应该以孩子的成长和健康为第一要务,以形成健康成熟的人格为目标。非名校毕业不等于人生毁灭,因为教育不是在工厂流水线上生产商品,都需要有相同批次的“履历”。人生有多重选择,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也值得不一样的人生。

  观念的转变非一朝一夕,笔者认为,现阶段我们能做的,就是呼吁全社会共同支持与配合,加大力度促进《通知》中的三个“中断”落到实处,通过具体举措让中小学生先“睡得了”,再逐渐克服“唯分数、唯升学”的倾向,转变社会观念,使中小学生最终可以“睡得好”。


原文链接:http://pingan.hebei.com.cn/system/2021/04/09/030087083.shtml
法制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政讯通•全国法制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