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根本 给幸福生活“打样” ——大连市中山区基层市域社会治理创新实践经验采撷

时间:2021-08-11 来源:辽宁长安网 作者:佚名

  大连市中山区作为中心城区,积淀了百年深厚历史底蕴和40余年改革开放成就,也面临着具有普遍共性的小区域不均衡发展带来的基层社会治理问题。近年来,中山区委、区政府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根本,以命案防范治理为抓手,以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为举措,以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中“我为群众办实事”为目标,稳步形成以政治引领统筹推进、智慧指挥中心统筹协调、区域治理触角延伸、特色项目多点开花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纵深发展新格局,中山区连续7年获得“辽宁省平安示范县(市)区”荣誉称号。

  

  中山区桃源街道长利社区调解室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

  政治引领促进治理

  实现社会平安稳定,领导核心作用是关键。2019年10月,中山区委书记王守宇带领全区围绕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开展了深入的调研,掌握了中山区市域社会治理发展情况,找到了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的有效路径。依托调研,由党政主要领导担任双组长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领导小组应运而生,先后出台《中山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任务(暂行)》和《中山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任务分工及评价标准》,51个成员单位齐抓共管,形成了维护社会稳定的整体合力。“‘最强中山大脑’给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打个样’”入选全省“2020年度基层社会治理十大创新”项目。

  一员巡网一网统管

  建立中山区“社情民意”系统,全区共划分261个网格,有548名网格员,打造“一员巡网、一网统管”的中山特色社会治理新模式。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统筹布局升级联合指挥中心,打通信息化联动渠道,实现“天网”区域全覆盖,构建了一张网、一个平台、一个指挥中心立体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体系。建立了以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为依托的社会组织服务(孵化)中心,加快培育生活服务类、公益慈善类、居民互助类及针对特定群体的社会组织,进一步夯实了平安建设的基础。

  群众参与基层治理

  中山区注重发挥街道社区承上启下的独特作用,打造“党群一张网,服务叫得响”,确保将市域社会治理工作有效延伸至最基层,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难题区解决得掉,确保社会稳定在基层基础夯实。中山区从组织建设、人员管理、机制运行、信息化保障等4个方面进行改革,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先后涌现出了具有中山特色的桃源街道长利社区“张丽萍工作法”、葵英街道林海社区“三位一体”模式等品牌,有效筑就了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特色项目多点开花

  实现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实现成果转化是目标。中山区委政法委积极组织、精心谋划,推出安装监控防高空抛物项目、高层楼宇消防安全项目;组建平安护校队、社区评理说事点,打造个人调解室等项目,让辖区更加和谐安全。尤其是投资10万元为有精神疾患的居民设立的“综合监保”项目,对打造公共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大连市公安局中山分局禁毒大队强化“缉毒打击”五大禁毒任务,举行“毒品其实就在我身边”禁毒讲座,禁毒民警现场讲解常见毒品种类、毒品危害、毒品基本识别相关法律法规,教育广大群众增强“识毒、防毒、拒毒”意识,自觉抵制毒品诱惑。中山区妇联充分利用“3+1”妇女议事会模式,积极调动妇联执委、人民调解员、巾帼维权志愿者等力量,通过线上线下等渠道开展婚姻家庭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做到了早发现、早预防、早化解、早处置。

  【经验启示】

  五个“必须”加快推进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中山区委政法委在实践中,摸索出五个“必须”的工作思路,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一是必须牢牢抓住人民群众满意这个根本,不断强化党组织的领导力、组织力、号召力。

  二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为辖区群众搞好服务、多办实事、破解难题作为社会稳定的落脚点。

  三是必须在理顺体制机制上做文章,形成市域社会治理各项工作常态化长效化。

  四是必须坚持技术创新,着重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系统信息化水平。

  五是必须注重广泛凝聚社会各方面力量,形成多管齐下、全民参与的强大合力。

  


原文链接:http://www.lnfz.cn/news/43628.html
法制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政讯通•全国法制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