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证”+“区块链”,科技如何助力公证行业前进?
“哈希值”是算法赋予的随机字符串,毫无规律、无法逆推,可以证明存入区块链的内容未被篡改。对于从事公证行业18年的潘浩来说,他也有着自己的“哈希值”——客观、公正,却又在这冷静的理性之外,多了人性的温度和永不满足的冲劲。
发展“新路子”
2009年,潘浩将“哈希值”引入公证领域,提出“公证+区块链”概念,为公证行业带来更多创新发展的可能性。起初,他也曾有过犹豫,毕竟新技术的应用将给传统公证行业带来的巨大冲击,但行业要实现突破性发展,就必须有自我革命的勇气和无所畏惧的冲劲。“如果害怕革了自己的命,行业如何实现突破性发展?”
他一方面在知识产权保护、现场侵权固定等领域探索区块链技术运用,推出“汇存“区块链电子存证平台,大幅降低取证存证难度,缩短公证办理时间;另一方面推出“时光延展师”概念,远程取号、24小时文件交互、无纸化设计与智慧公证相结合,让公证员尽可能减少机械性工作,将机器无法替代的优势发挥出来。
这一系列探索,不仅仅意味着新技术的应用,也为公证行业带来了更为丰富的公证办理工具和创新发展的思维模式。
他还坚持公证服务司法改革大局,在全市率先与徐汇法院合作开展综合性公证辅助司法工作,在诉调对接、证据调查、执行保全、家事调解等方面成效显著,积极对接公证参与司法辅助事务,发挥公证多元化纠纷解决职能,破解法院案多人少矛盾和“执行难”成效显著。
潘浩坚信“公证员不是行走的图章”,公证业务的革新发展一直“在路上”。
便民“加速度”
潘浩积极倡导办理公益类公证,努力回应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士等群体对公证服务的个性化需求。
为了真实了解当事人需求,他经常深入一线亲自办案。接待当事人时他总是热情仔细,不厌其烦,许多当事人都喜欢找他办公证。
在一线工作中,他发现免费遗嘱公证申请人常常苦于排队预约时间长,于是提出了《关于改进遗嘱公证办理的十项措施》《关于推行遗嘱咨询预约接待值班制的规定》,从根本上解决当事人的实际问题。
他带领徐汇公证处积极参与“最多跑一次”“一次都不跑”试点,坚持从办证人、当事人的体验角度优化“智慧公证”办证系统,完善在线办证平台,组建专业对接团队,实现91项公证事项办理“一次都不跑”。在线办证平台升级以来,线上咨询累计近千人次、受理各类公证事项440余件。
延伸公证服务,改进代办登记、代为调查、代为送达等各类代办业务,解决群众不熟悉流程多跑冤枉路的难题;推出在线取号小程序,覆盖公证处周边12公里,方便办证群众取号合理安排时间,缓解现场排队等待;设立公证行业首个24小时开放文件流转柜,方便市民群众双休日和工作时间段以外随时领证或补充收取材料,办证群众的体验感与获得感有了很大提升。
专业“金招牌”
潘浩围绕公证服务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上海优化营商环境大局,提出了“集合一支团队、强化一个中心、服务一方经济、打造一个品牌”的知识产权公证发展目标,知识产权公证业务得到快速发展。
在他的带领下,徐汇公证处成立全市第一家知识产权公证法律服务中心,与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成立全市首家知识产权公证研究中心,组织新型知识产权公证业务研讨,研发“汇存”区块链电子数据存证取证平台。
短短两年内,徐汇公证处先后获得司法部等四部委授予的“全国知识产权公证服务示范机构”“上海市知识产权公证服务品牌机构”荣誉。
潘浩还十分重视对于专业人才和专业队伍的培养和打造,在他的支持下,目前公证处内金融、知识产权、家事、公证法律服务等领域均有相应的专业团队,并逐渐打造出各个领域内的“明星公证员”。
公证“好声音”
潘浩勇于担当公证行业领唱人,积极创新宣传形式。
在他的带领下,徐汇公证处微信公众号开辟的“汇声慧色”栏目,以公证员录播音频的形式,围绕案例来进行公证法律和知识的宣传,在树立公证新形象、维护公证公信力、发挥公证影响力上,作出了探索和贡献。
潘浩还积极参与各类法治论坛和电视、广播访谈类节目,在疫情期间多次应邀开展公证业务普法直播,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以及契合主题的故事,向市民群众宣传公证、普及法律。
原文链接:http://www.chinapeace.gov.cn/chinapeace/c100045/2021-10/20/content_12549982.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