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紧急情况不便拨打报警电话,怎么办?还有这种方法……
为扎实开展队伍教育整顿“回头看”工作,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全省公安机关执法监督管理工作,福建省公安厅坚持“当下治”和“长久立”相结合,注重制度规范和智能应用相统一,针对“有案不立、压案不查、降格处理、违规取保候审”等执法顽疾,积极运用智能化手段推进执法顽疾整治,有力强化执法办案内外部监督,推动全省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下面,就为您介绍福建省公安机关如何积极运用智能化手段推进执法顽疾整治。
资源汇聚整合,内外监督“双剑合璧”
当你遇到紧急情况,却无法通过电话报警时,该怎么办?当你报警后,想了解警情处理情况,该怎么办?当你对警情的处置结果不满意时,该怎么办?
这些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难题,福建省公安机关已给出“最优解”。目前,福建省依托“福建110”小程序、执法公开平台、网上督察平台,推动平台资源整合汇聚,形成以“福建110”小程序为基础、执法公开平台为纽带、网上督察平台为支撑的群众监督评价体系,构筑起群众对警情投诉举报的“绿色通道”。
群众可通过“福建110”微信小程序了解案件办理进度
三大平台打通的优势,显而易见。其中最直观的优势,当属通过挂载外链等手段,将执法公开平台功能全部整合至“福建110”小程序,实现“一屏式”报警查询和投诉举报。群众通过小程序即可完成“微信报警、视频报警、门牌扫码报警、报警记录查询、警情案件办理进度查询、投诉举报”等一站式操作,进一步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畅通外部监督渠道,也是打通三大平台的意义所在。“在原执法公开平台投诉举报功能的基础上,我们着力推动执法公开平台与网上督察平台双向对接,群众投诉举报不仅反馈到办案部门和办案民警,也同步推送至网上督察平台,由督察部门跟踪落实,按投诉举报通道直接反馈给投诉举报人,确保群众投诉举报‘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省公安厅法制总队民警介绍。
为破除“有案不立、压案不查、降格处理、违规取保候审”等执法顽疾,福建省公安机关深入推进执法监督平台智能化升级改造,并于2021年7月1日正式上线运行。执法监督平台针对“有、压、降、违”等执法顽疾,研发了“监督、预防、管理、服务”四大模块25项功能。
规范运行公安网上督察中心
“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考评,是执法监督平台的一大亮点。”省公安厅法制总队总队长陈河北表示,过去用的是纸质卷宗,由法制民警逐个考评。几十万页甚至上百万页的卷宗,要做到每案必评,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时间。采用该系统后,考评标准导入平台,进行标准设置。随后,制作考评方案并抽取被考评案件和交叉考评人员,系统将考评任务下发后,考评人员在网上阅卷评判,考评发现的问题下发办案单位开展申诉,考评组织单位对申诉意见组织复核,最终确认的执法问题交由办案单位进行整改。
“采用这个系统之后,我们全面实现网上考评,减轻了基层负担,同时做到监督无处不在,无事不扰。”陈河北说。
规范执法标准,警情处置有章可循
2020年12月,网上一则视频引发网友热议。视频显示,安徽某地一名女孩站在河里,身后的两名警察一直在和她对话交流,试图将她带回岸边。但没想到女孩突然跳入深水区,随后其他警力赶来支援,他们合众结成人绳下水救人。然而,女孩最终经抢救无效死亡。
事件发生后,不少网友认为,现场警察失职渎职,必须受到处理。但也有不少网友认为:“警察的命也是命,不会游泳怎么救?”“强迫不会游泳的警察下水救人是道德绑架!”……
民警通过办案中心管理终端录入案件信息
事情发生后,留给大众更多的是思考。接处警是公安机关执法工作的“入口”和首要环节。据统计,近3年来,福建省每年接报有效警情数均在460万起左右。如此巨量的警情,能否得到规范有效处置,既考验各级公安机关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智慧,又事关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更是直接影响着党委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巨量的警情各式各样,很复杂,如果没有执法规范,可能很多警情都处置不好,群众也不满意。同时,有一些群众患有精神疾病,或者有家暴的行为,接到这类警情,民警往往需要冒着很大的风险去出警。”省公安厅法制总队三级警长林佑情表示。
福建省公安厅在全省推行警情处置标准化机制,让民警接处警过程中能有章可循。据介绍,按照不同的类别,警情处置规范将警情分成87类。根据常见警情种类,在公安部和省公安厅相关文件基础上,充分总结近年来各地的经验做法,组织制定《福建省公安机关警情处置和现场证据收集指引》,含常见案件类、群体性事件类、纠纷类、意外事件类、求助类、事故类、特殊对象类等七大类警情类型,为民警提供更为具体明确的标准化操作指引。
民警通过大数据平台监测模型,定期开展案件考评
“每一类警情该如何处置,都作出了规范。同时,我们还列出了装备清单,提醒民警出警时需要带好的装备。”林佑情说。
同时,全省公安机关坚持“情报主导警务”理念,借助大数据赋能,智能分析报警人、违法嫌疑人、受害人等当事人前科劣迹、是否重点人员、是否精神病人、历史报警记录、警情地址背景信息、车辆物品信息等详细情况,自动向出警民警推送,提醒出警民警根据关联信息做足处警准备、警力配备、工作措施、应对策略。
“这个功能把海量的数据和现场关联起来了。有了这个功能,民警在出警的途中就能了解到当事人的相关信息,出警时心里更有底,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遭遇战’,减少民警不必要的伤亡。”陈河北表示。
规范涉案财物管理
处警不规范,往往引发群众对执法不理解、不配合,甚至围观起哄、阻碍执法、暴力抗法,导致矛盾纠纷升级,警民关系紧张。对此,大数据平台将根据警情类型,向处警民警推送相关法律法规及具体条文,便于民警在处警前对法律法规一目了然,熟练掌握执法依据,增强释法说理效果。此外,针对违法犯罪类警情,围绕构成要件及时开展调查取证,有效收集、固定相关证据线索,为案件后续办理奠定坚实基础。
“如此一来,不仅推动了民警的规范执法,也树立了公安机关的良好形象。”陈河北说。
创新“三色预警”,执法过程暖心监护
2021年11月,某地派出所张警官接报一起刑事案件。在依法立案审查期间,张警官和法制员王警官收到短信和系统发送的蓝色预警,提醒在法定期限内作出是否立案决定,张警官根据调查取证情况依法作出处理决定。同时,王警官作为法制员全程跟踪指导对蓝色预警的处置。
张警官表示:“‘三色预警’就像闹钟一样,‘到点’自动响,能有效防止办案超期,让我们办案人员心里更踏实。”
民警通过执法监督平台对重点环节精准预警
据了解,全省公安机关通过关口前移、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手段,升级改造执法监督平台,通过打造智能执法预警体系,将可能发生的执法问题消除在萌芽阶段。
推行办案期限预警。研发执法监督平台“蓝色执法活动提醒、黄色执法问题整改、红色整改超期追责”三色预警自动考评模块,实现对警情流转处置、涉案财物入库、强制措施适用、案件材料录入等重点环节的精准提示预警,及时防范化解执法风险隐患。
推行违规取保候审预警。通过大数据平台建立监测模型,对取保候审对象、程序不合法等行为,预警推送至各级法制部门和法制员,并纳入“省、市、县、办案单位”四级日常执法监督体系,定期开展取保候审案件考评,防范违规取保候审问题。
法制部门深入基层开展执法顽疾专项排查整治
推行异常执法状况预警。在执法监督平台设置异常执法状况监测预警点,完善数据报表动态展示功能,实现对警情不当归类、反复修改案由、异常带破案件、受案立案超期等异常执法状况预警。通过执法办案系统提示和手机短信提醒双重方式,向民警发出蓝色预警、黄色整改通知和红色整改超期警告,并自动判断是否整改到位,实现自动考评,解决人工考评覆盖面窄、监督滞后的问题。
据了解,目前,执法监督平台中设置了251个预警监测点,能够及时发现有案不立或者压案不查的现象,并对相关民警作出提示。
“我们把监督、管理、服务有机统一起来,这就相当于给一线办案民警配个助手,提醒他感冒该吃药、天冷该添衣,但是如果他不遵守,就会被记录并有相应的惩罚。”陈河北表示。
原文链接:http://www.chinapeace.gov.cn/chinapeace/c100049/2021-12/24/content_12574803.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