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不打烊”、变“群众跑”为“信息跑”……他们是如何让公平正义始终“在线”?
面对吉林省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通化中院向全市法院发出了全流程“云办案”的动员令。
“坚定责任担当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要充分运用信息化和智慧法院建设成果,多措并举全力抓好审执工作。”通化中院党组书记、院长任继强强调。
通化两级法院积极行动,细化方案举措、层层压实责任,大力推动网上立案、远程开庭、线上调解、电子送达、线上执行等“云办案”工作模式,为群众提供全天候、全方位、全流程的司法服务,尽最大努力把疫情带来的“不便”转变为不打折扣的“简便”。
诉前调解“不掉线”
“双方能听清吗?”
“能听清”
“好的,现在我们开始调解。”
这是发生在通化县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在线调解平台”上的一段对话。
当天,通化县法院人民调解员金珍玉在“金珍玉调解室”,耐心指导双方当事人使用平台的音视频功能,依法进行在线调解工作。经过近40分钟的调解,双方最终达成协议,这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圆满解决。
调解后,当事人不禁赞叹道:“用远程视频进行诉前调解真是太方便啦!法院的诉前调解不仅用心用力,更用情呀!”
(人民法院在线调解平台)
“诉前调解的目的是让双方当事人通过最低的成本、最快的时间化解矛盾,让纠纷化解在诉前,这需要调解员要秉承着‘将心比心’的思想,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去考虑,从而赢得当事人的信任。利用远程视频调解,这不仅提升了矛盾纠纷化解效率,也为当事人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成本。”金珍玉说。
此前,二道江人民法院诉前调解了一起外地公司拖欠货款的案件,当事人由衷感叹道“法院真给力!没想到我不用打官司就把钱要回来了,实在是太方便了!”
近年来,全市两级法院共引入了46个调解组织、119名调解员、选聘26名退休法官以及政法干警担任特邀调解员,还建立了“金珍玉调解室”“刘丽珠调解室”“李升衍调解室”等以退休法官命名的调解室。
目前,所有调解员均进驻调解平台,以“智慧诉讼服务”为牵引,借助吉林移动微法院微信小程序、诉讼服务网、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等线上功能,随时接收纠纷线索,不断深化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应用,将导出的诉前调解案件全部纳入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管理、统计,保证了案件的规范化、科学化,也保障了疫情防控时期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实现。
2020年以来,通化两级法院累计网上诉前调解成功案件5687件。
指尖立案“不打烊”
“网上立案太方便了,让我省去不少麻烦。”
近日,在当事人赵某的感谢声中,通化中院工作人员在不到十分钟的时间,在12368电话热线里,指导当事人通过微信小程序“吉林移动微法院”完成网上立案,成功化解了当事人因疫情阻隔无法返回当地立案的难题。
(网上立案系统)
通化中院张丽晶法官介绍说:“我们通过智能立案系统进行审核,对符合立案条件的,进行一键立案,对不符合立案条件的,选择补正材料内容,退回立案申请。审核会在收到在线立案申请后七日内完成。”
查看、审核、处理、回复、同意立案……在智能立案系统上,张丽晶的操作一气呵成。
“指尖立案”一小步,司法便民一大步。
随着智慧法院的建设,通化两级法院积极整合资源,当事人及代理人可通过电子法院网站、微信小程序“吉林移动微法院”、人民法院律师服务平台等多种渠道提交立案申请,跨域立案服务也已经覆盖通化两级法院,此外还可以通过电话咨询、短信咨询、微信留言等获取服务。
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网上立案发挥了24小时“不打烊”的便利作用,变“群众跑”为“信息跑”,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顺利立案。
2020年以来,通化两级法院累计诉讼案件网上立案23871件。
远程开庭“不停歇”
“现在请双方当事人陈述一下意见。”
3月11日,梅河口市人民法院马万德法官通过华宇云庭审平台,审理了一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与以往不同的是法官未在审判台上。
(法官通过华宇云庭审平台审理案件)
原来,因疫情防控要求,马法官正在居家隔离,但他称“不能让案子和当事人等他”,决定把“法庭”搬到家里,进行线上开庭。除了没有敲击法槌,庭审秩序如往常般庄重威严,各个庭审环节规范有序进行。
双方当事人对马法官表示充分肯定。“在这个特殊时期,法官居家隔离还心系案件,是真正为我们办实事。”
“庭审现场”的成功转移,是法院适应时代需要的必然选择,是梅河口市法院探寻智慧法院建设的有益尝试。
云庭审系统让法官隔离不隔“审”,不仅如此,通化两级法院还充分利用互联网法庭实现了远程开庭。
“通过远程提讯系统,被羁押的被告人在看守所,公诉人员在检察院,办案法官在法院,通过政法网络进行视频链接,就能实现远程开庭。”通化中院信息技术工作人员介绍说。
“被告,能听清么?”,“公诉方,听清楚了么?”
“设备调试完成,三方联网,庭审可以顺利进行。”
“现在开庭!”
法庭内,公诉席和被告席上空无一人,法官和书记员在手机、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间穿梭作业,屏幕上显现着三地的实时画面。
(互联网法庭庭审)
这是辉南县人民法院刑事庭通过互联网法庭审理的一起故意伤害案件。这样的线上开庭模式,并非个例,疫情防控期间为了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法官们都积极运用互联网法庭,实现在线诉讼常态化。
疫情防控形势愈加严峻,“互联网智慧庭审”线上审判系统在关键时刻大显身手。
集安市人民法院的法官了解到,原告的委托代理人居住在吉林省磐石市,被告居住在内蒙古通辽市,在征得双方同意后,他耐心指导当事人下载“云晤”APP,通过手机登录“互联网智慧庭审”平台参与诉讼。
(当事人“互联网智慧庭审”平台参与诉讼)
他说“突发疫情给群众生活带来很多不便,作为法官,要努力做到疫情防控和执法办案两不误。”
这一次次看似简单的“云庭审”,背后隐藏着通化两级法院法官干警们的辛苦付出和协同配合。
法官们需要积极联系当事人,耐心指导其学会平台操作;书记员需提前采集证据上传网络,跟紧庭审节奏同步展示,指导当事人核对笔录签名;技术部门统筹各部门“云”庭审排期情况,安排网络运维人员提前安装调试设备、实时监测庭审画面、声音,保障庭审完整流畅。
疫情防控期间,两级法院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2020年以来共增设了7个互联网法庭,41个云法庭,依托智慧庭审、互联网开庭业务等平台,实现远程开庭审理案件。所有庭审可全程录音、录像,并刻录光盘留档备查。通过新浪庭审直播平台,适时将符合直播要求的案件庭审过程在互联网上播出,接受全社会的监督。
2020年以来,通化两级法院累计网上审理调解诉讼案件1468件。
智慧执行“不间断”
都说执行法官不是在执行,就是在去执行的路上。当疫情肆虐阻断其前行的步伐时,执行法官们依然“在线”行动。
“由于疫情影响,将在微信讨论组内召开执行听证”。东昌区人民法院执行法官跟当事人如是说。
这是一起拖欠多年借贷纠纷的执行案件,执行干警通过多种渠道查找得知徐某某夫妻二人在外地打工,通过微信确认了被执行人的准确位置。
在征得同意后,将申请执行人、被执行人都被纳入微信群,充分表达意见,加强双方的沟通联系,开辟了一个全天候协商平台,督促被执行人尽快履行义务。
最终,被执行人徐某某承诺愿意偿还全部欠款,并于当天通过微信支付了3万元。在执行过程中,既保证了执行效率,又维护了程序公正。
这只是在通化两级法院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开展智慧执行的一个缩影。
疫情期间无法线下查询财产怎么办?
通化两级法院执行局灵活运用“总对总”查询平台,对被执行人名下的各类银行账户、股票、基金、债权、保险、不动产、车辆、支付宝账户、财付通账户可以实现一键查询,并且大部分都可以进行线上冻结操作,足不出户完成对被执行人名下大部分财产的查询和冻结。
(通化两级法院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开展智慧执行)
两级法院灵活运用网络查控、电话督促、微信办案等形式,突破了空间的限制,积极引导群众通过网络的方式办理相关诉讼执行事项。2020年以来,通化两级法院执行案件网上立案150件,网上缴纳执行费3918次,执行案件网上证据交换2805次,执行案件电子送达4786次,执行案件网上调解523件,执行案件网上开庭审理109件,确保了执行力度“不打折”。
缴费送达“不延误”
在特殊时期,常规的快递送达已按下了暂停键,电话、微信、短信等线上方式更多的被利用起来。
“新修正民事诉讼法已有规定,可以适用电子送达,我已向对方释明,对方也已同意了电子送达!”法官为当事人解释着。
据了解,这是柳河县人民法院速裁团队适用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审结的一件买卖合同纠纷案,同时也是全市两级法院隔空电子送达民事判决书的“第一例”。
拍照、发送、接收,送达裁判文书的工作一分钟完成。
送达小组将送达和接收的全过程录像记录,被告也表示成功收到并清晰理解了判决书的内容以及判决事项。
疫情当下,两级法院对于一些“特殊”的当事人,如本人在外地无法返回,或者从其他地方回到本地,需要隔离的人员,都将进一步拓展电子送达业务,让当事人在微信或邮箱就可查收电子送达材料,不用往返法院领取材料。
此外,当事人还可以通过微信、支付宝、网银等方式交退诉讼费。2020年以来,通化两级法院累计网上缴费诉讼费17704次;网上诉讼案件证据交换2518次;网上诉讼案件电子送达52090次,让当事人尽享司法红利。
疫情阻断了空间,但阻断不了公平正义。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通化两级法院攻坚克难,积极探索全流程“云办案”,“云”上法院成效初显。下一步,两级法院将进一步深化智慧法院建设,充分运用线上平台,依法履行审判职责,最大限度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让公平正义始终“在线”!
原文链接:http://www.chinapeace.gov.cn/chinapeace/c100043/2022-04/07/content_12614248.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