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村“变形记”:盖房、分钱……这位第一书记给村子“造血”
“老金,这离上班时间还早呢,你来有什么急事吗?”3月2日一大早,吉林省检察院派驻到延边州龙井市老头沟镇泗水村的第一书记王利斌在村部看到了守候多时的村民金希春。原来,头一天晚上,老金听说了村里要组织大家为抗疫捐款,他就小心翼翼的将叠的整整齐齐的5000元钱用手绢包好,打算早上给王书记送过去。
(图为2019年拍摄)
“这些年党和检察院对我的帮扶都记在我老金心里呢,给我盖了房,还教我致富分了钱,国家有难也到了我回报的时候了。”老金感慨地说,但是他一年的卖粮钱才6500元,王利斌打开手绢又给退了回去,经过王利斌的多次劝导最后老金捐了五百元。
王利斌坦言,“经过帮扶,泗水村的贫困户基本上都脱贫了,他们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变,但是最让我欣慰的是,这些脱贫群众内在的改变,党心、民心紧紧的凝聚在一起了。”
第一书记来了村子变了
(图为2015年拍摄)
泗水村位于吉林省东部山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中部,是省级贫困村。从镇区出发,沿着蜿蜒的山区村道前行20公里,还要跨过一条大河,才能见到泗水村的踪影。过去由于泗水村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加上村民的思想观念落后,单纯依靠传统的耕作方式种植旱田作物,虽然从春忙到秋,可村民的收入并不高,生活始终徘徊在温饱线上,很多村民一直住在生养了几代人,有着近百年历史的茅草屋里。村里的环境更是脏乱差得让人嗤鼻,唯一一条通往村外的土道,也是晴天满身灰,雨天两脚泥。
而如今村落还是那个村落,但早已是旧貌换新颜。现在的泗水村新修筑的水泥路蜿蜒穿行、一幢幢崭新的瓦房拔地而起,村民们的脸上也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2015年底,脱贫攻坚战役打响,泗水村成为吉林省检察院包保村,“第一书记”王利斌到任后,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从解决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工程抓起,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王利斌带领村民修缮了14.5公里的村路和8公里屯路,将其全面硬化,沿路还增设了太阳能路灯。40户贫困户的危房改造工程在2016年也全部竣工。他们还集中清理布尔哈通河流域垃圾,修建净水厂,彻底解决了泗水村及周边村镇饮水问题,困扰村民多年的“住房难、出行难、饮水难”问题从根本上得到了彻底解决。同时,为了丰富村民文化生活,他们还为两村新建了文化广场,泗水村人居环境得到大大提高。
村子有了“造血”功能
泗水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好了,村民生活环境改善了,这只是扶贫工作的一部分,只有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增强村民自身的“造血”功能,增加农民收入,让全村的村民走上共同富裕之路,才能实现真正的脱贫致富。
王利斌在充分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先后十余次带领村班子赴外考察学习,多次邀请专家到村指导,制定了详实可行的发展规划。最终决定充分发挥泗水村靠山临水的优势,走以发展特色农业为重点、多种产业融合共促、绿色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从流转120公顷村民土地开始,王利斌组织村民入股合作社,村民既能获得土地租金,又能到合作社上班挣工资,年终还参与合作社分红,每年能够获得三次收益,这一项就为合作社创收245万元。他们积极响应国家“粮改饲”的号召,种植青贮玉米和鲜食玉米,青贮玉米不仅能得到国家的补贴,还能为村里500头育肥牛提供上好的隔年夏季饲料,而鲜食玉米冷冻加工后冬季销售价格很高,秸秆全部回收打包粉碎做黄牛的粗饲料。这样一来,田里的农作物全部得到有效利用,增加了村民收入。
他们还把牛粪和废弃的木耳菌棒生产有机肥还田,然后,充分利用牛舍屋顶的闲置空间建设了光伏电站,既解决了牛舍的生产用电,又将剩余的电卖给国家电网。一个循环下来,泗水村基本完成了123产业的融合发展,建立起来了生态、绿色、循环的经济模式。2016年,吉林省环保厅批准泗水村为省级生态村,并奖励给村集体5万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王利斌给泗水村制定的这一条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相融合,多种产业模式立体循环发展的绿色扶贫产业之路,让村民的看到了致富的希望。泗水村村民张淑娥道出了全体村民的心里话,“我家就住在村部对面,每当夜里村部的灯光亮起来,我就知道王书记又召集党员干部开会了,研究的是党员干部服务村民,带领村民致富的事儿,王书记就是我们村民脱贫致富路上的一面旗帜,有了这面旗帜领路,我们村民有奔头啊!”
基层党员日渐提升的觉悟
“强有力的村班子是斩除穷根,走上富裕之路的根本保证,这是我对驻村帮扶工作最深的感悟。”初到泗水村,王利斌发现村部天天门可罗雀,一个人影也见不到。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后,他发现泗水村班子内部、村干部和村民之间有矛盾,存在一定的内耗现象。深查细究后,村班子缺干劲、民主管理混乱、信访隐患集中等种种症结“层出不穷”。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他深知,泗水村要想发展,就必须从源头上将这些问题解决,对此,他决心从建强村班子队伍开始抓起,在他的鼓励下,时任村会计的尹秀华参加村班子换届竞选并成功当选为村主任,一年后,尹秀华被上级党委任命为村书记,担起了村书记和村主任“一肩挑”的重担。
在班子建立之初,他就坚持带领大家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结合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抓好支部的“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评议党员和“四议两公开”等制度的执行,充分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召开组织生活会,村干部们开诚布公,渐渐的村班子成员多年的“心结”消散了,大家心里顺了,工作积极性也就起来了,相互支持配合,齐心协力投入到各项工作之中。
在此基础上,为了解决村里老龄化、贫困化、空心化的问题,他还组织村里16名党员中心户和32名无职党员与空巢老人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开展代办、领办、约办服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现在村干部每天都在村部“一站式”服务大厅坐班值班,做到村民办事“小事不出门、大事不出村”。
他还带领班子成员进一步完善了党内生活制度,积极公开党务、政务、财务,无论大事小情,只要是村民想知道的并且符合规定的,一律进行公开公示,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村民逐渐感到这届村班子不一样,什么事都让老百姓知道,我们的公开透明赢得了村民的理解和支持。”王利斌说。
办实事才能真正得民心
在2017年“7·21”特大洪灾中,村里的小桥被冲断,桥两边的农户受灾,为了减少大家的损失,王利斌用大喇叭动员村里的党员干部展开救援,可是喊了十多分钟都不见人。王利斌心里琢磨,这些年的努力还是不能把大家的心凝聚在一起吗?当他绝望之时,远远看到党员们带领着几十个村民开着拖拉机,拿着救援工具正往这边赶,王利斌说,那一刻汗水泪水混在一起顺着他的脸留了下来,觉得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我觉得群众工作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关键看你是不是真心实意。”王利斌回忆起刚到泗水村工作时,一户贫困户家的孩子因计划外生育不能落户口,且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却没有医保无法就医时,他多方求助帮助孩子落下户口。当他得知不法分子骗取村民血汗钱的时候,他又主动向院党组汇报,协调有关部门进行专项打击,已有39万元进入执行阶段,剩余5件也已经按照合同诈骗进行受理……
一道道、一桩桩、一件件困扰泗水村的老大难问题,相继迎刃而解。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今的泗水村村民思路宽了、视野广了、腰包鼓了、笑声爽朗了、村民致富的信心更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