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良:疫情还没结束,我要站好最后一班岗

时间:2020-12-30 来源: 作者:

  

  3月25日一大早,河北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赵阳带队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前往鸿顺里街二贤里社区卡口慰问在这里执勤的告审庭法官杨国良。这是一个平常的日子,也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这是杨国良同志60岁生日。“今天我就要退休了,但党员的身份不会退,疫情防控还没结束,我要站好这最后一班岗”,杨国良这样说道。

  

  撸起袖子加油干

  2020年的春节,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悄然打响,而社区是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主战场,是阻断疫情扩散蔓延的最有效防线。在接到社区疫情防控点位需要支援的消息后,杨国良主动请缨,迅速投入到社区疫情防控中来。挨家挨户登记居民健康情况、为每一位进出小区人员进行登记和体温测试、不厌其烦地向他们解释封闭式管理要求的必要性、耐心细致地叮嘱居民要做好自我防护……每一次来到社区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工作时的高度认真和投入,使年近60的他每到工作结束后都感到身体疲惫。

  单位领导对他说:“老杨,您年纪大了,快退休了,社区值守您就不要去了”。杨国良每次都回绝到:“我没事,我还要趁着退休前的日子,撸起袖子加油干呢!”

  

  军人本色不会变

  在疫情防控点位上,杨国良对每一项工作始终保持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他所负责的信访工作亦是如此。1987年杨国良自部队转业到法院工作,先后在办公室、经济庭、民二庭、民一庭、立案二庭、告申庭等部门多岗位任职,工作三十余年,接待群众2万余人次,调解、审判案件3000余件。2011年,杨国良被调入信访部门,成了一名“信访法官”,这一干就是9年。信访案件几乎都经历了一审二审再审审查,可能历时几年、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当事人始终不服,申诉上访不止。可以说信访案件是谁都不愿意啃的“硬骨头案”,可这些案件无一不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杨国良不怕这些。9年来,杨国良累计接待群众上千次,大量疑难复杂案件都在他手里化解,信访化解率达98%。从事信访工作以来,杨国良共收到信访当事人及其亲属送来的表扬信30余封、锦旗30多面,获得当事人的极高赞誉。在信访岗位上越干越起劲的杨国良,先后制定了信访责任考核制度、化解信访协调会制度、突发事件预警制度等多项制度,创办信访提示、动态专栏。2014年至2016年,被评为天津市政法系统涉法涉诉信访工作先进个人,2017年被评为天津市法院系统先进个人。

  

  信访就是做人的工作

  “信访就是做人的工作”,这是杨国良常说的一句话。刚到信访部门时,杨国良也被个别信访当事人的暴躁激动所震动,偏激蛮横所困惑。时间久了,杨国良开始理解他们急于维权、急于倾诉的心理,慢慢知道了该和他们怎么交流、怎么处理工作。

  “其实信访接待工作就是考察法官工作态度的过程,只有法官先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法官当亲人。”杨国良说道。一起信访案件中,信访人马某在继承纠纷案件中,对所分得金额不满意,便执意认为是法官办案不公,对判决不服并提起上诉。二审法院维持了原判,司法程序穷尽后,马某开始了她的上访之路。杨国良接到信访案件后,马上联系相关科室,调阅资料,梳理案情。了解到法官的判决并没有问题,而且经过上诉,二审法院也维持了原判。考虑到继承案件让原本和睦的大家庭变得针锋相对,杨国良决定试着调和双方,挽救失和亲情关系。

  “您慢慢说,我听着。”每次马某前来,杨国良都会为她倒杯水,然后耐心的听她发泄心中的不满,有时是2、3个小时,有时是一个下午。在杨国良的宽慰下,马某渐渐放松了心情,敞开心扉,情绪也逐渐好转。杨国良见状,便开始明晰法理、疏通情理。而后,杨国良又把该案的其他几名当事人请来,从情、理、法的角度继续做着调解。双方通过调解,回忆起浓厚的亲情,便都各退一步,握手言和,一家人重拾昔日暖暖亲情。

  脱下法袍,他是深入社区、抗击疫情的好公仆;穿上法袍,他是定纷止争、化解信访的好干部。回眸往昔,纵然两鬓染成白霜,他仍想再多年轻几岁,继续用法律谱写正义,用言语唤醒希望。3月25日,年满60周岁的杨国良正式退休了,岁月或许带走了最初摩拳擦掌的激情,却磨不灭一颗对法治事业赤诚的心。杨国良在法院工作三十三载,热忱之心如初。他回首往昔说道:“我热爱法院这份工作,大半生都在法院的一线岗位奋斗,不枉此生。”

  

  


原文链接:http://tjfy.chinacourt.gov.cn/article/detail/2020/03/id/4872768.shtml
法制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政讯通•全国法制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