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正能量的“百合花”

时间:2020-12-30 来源: 作者:

  平和、柔弱、美丽,这是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人民法院民一庭女法官郁华冰给我们留下的最初印象。

  苍溪县政法系统先进个人、办案能手,利州区法院办案标兵、质效考核先进个人,广元市十佳青年岗位能手,四川省法院调解能手……在苍溪县法院、利州区法院当法官的8年时间里,主审的1700多件案件无一上访、无一缠诉、无一发改、无一不良投诉、无一不廉举报。荣誉等身,郁华冰一再说:“荣誉只是前进道路上的一个音符”;兢兢业业,郁华冰一再强调:“因为我置身于一个充满勃勃生机、团结向上的团队”;赞誉有加,郁华冰一再告诫自己:“公心、爱心、良心是法官必须具备且需要时刻守住的基本素养”。

  “民事审判法官要有把‘仇人’变‘亲人’的思维习惯和工作能力”

  “李伯,妹妹最近状态又有好转不?今天周末,我们一家人来看看她……”

  “小王啊,快请坐,看把你们忙的,春节不是刚来过了吗,你们也不容易啊。女儿,你快看,你王哥一家子又看你来了……”李老汉一边接过礼物,一边招呼客人。

  这既不是一家人,也不是亲戚朋友,却洋溢着家的温馨。他们,曾经是剑拔弩张、怒目而视的“冤家仇人”。

  让“仇人”变“亲人”的,正是审理该案的法官郁华冰。

  2011年,新婚不久,年仅23岁的姑娘李红遭遇车祸变成了植物人,治疗期间,新婚的丈夫怕背负更多的责任,弃她而去。案件诉至法院后,虽然郁华冰做了大量的调解工作,但由于分歧过大,调解无果,被告王海被判赔67万余元。

  王海,广元利州区一家企业职工,妻子失业,孩子尚小,一家人仅靠他一人微薄的工资养家糊口。虽然事发后,保险公司及时赔付了保险金22万元,可余下的部分王海在支付了6万元以后,实在是无能为力,于是他玩起了“拖延”战术,躲起了“猫猫”。面对两个困难家庭,郁华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工作之余,一有闲暇,就同王海联系,一次次,一趟趟,真情感动了王海。期间,郁华冰买上礼品、带上王海一家人一起去看望尚处昏迷状态中的李红。看着因自己不慎撞成重伤不能言语的受害人,看着因治病而家徒四壁,夫离子散的家庭。王海内疚万分:“郁法官,你办事公正,为人热心,让人感动,我不能一错再错了,就是砸锅卖铁,我也要想办法把赔偿款迅速补齐,不但让妹子得到更好的治疗,而且尽其所能让她们一家早日走出困境,从今往后,这里也是我的家……”

  这之后的每个季度,王海都会按时送上赔偿款,逢年过节、周末还会带上家人来李家探望李红。在大家的精心照料下,李红逐渐恢复了知觉,如今已能开口说话,认出家人。

  “真难为了小王一家了,他们也不容易,也同样不幸,可他们是好人!前阵子我儿结婚,他还来我家吃喜酒,不是冤家不碰头,能有今天冤家变亲戚这事,还多亏了郁法官这姑娘啊!”面对记者,李红的父亲感动得热泪盈盈。

  “民事审判法官遇到的案子无非是些夫妻之间、邻里之间、生意合作伙伴之间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可他们将这些是非、恩怨搬到法院,闹上法庭,说明他们之间已经有了解不开的‘结’。法官如果不注意、不懂得、不善于去疏导、去化解,就会让这个‘结’越结越紧,矛盾就会越来越深。”郁华冰说,“民事审判法官要有把仇人变亲人的思维习惯和工作能力。每每看到大打出手的乡邻又握手言欢,闹离婚的小夫妻又破镜重圆,势不两立的生意人又再度成为合作伙伴时……作为法官,那种自豪感、成就感就会油然而生。”

  “最考法官‘手艺’的不是在法庭上而是在法庭下”

  “郁法官,我们相信你,相信法院。法院咋判,我们保证咋执行,绝无怨言……”

  看着因房产争夺而对簿公堂,曾经形同路人现又重归于好的张氏兄妹,郁华冰如释重负,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家住广元城区的张氏一大家子大大小小、老老少少一共有二十来口人,可为了几间房子十几年来几乎没有过一天舒心的日子:父母怄气,兄弟反目,骂街、打架、报警成了家常便饭。最后,几兄弟又打起了官司。

  案子受理后,郁华冰发现案件的焦点在于双方之间的账目没有算清楚,都认为在建房时自己的贡献最大,导致彼此之间理直气壮、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症结”找到了,组织双方算账就成了一项艰巨的工作:时间跨度大、账目笔数多,加之不时还要安抚当事人随时失控的情绪,从早上8时到晚上8时,整整12个小时,一笔笔“糊涂账”终于越算越清,双方紧绷的脸也由阴转晴,眼睛里也由最初的怒火变成了内疚和歉意。顾不上饥饿和一天的疲劳,郁华冰趁势加大调解力度。一场旷日持久的家务纠纷在郁华冰的耐心和热心下,双方终于冰释前嫌,在金钱面前荡然无存的亲情得以延续。

  “在一般人看来,账目清不清,法官自己清楚就行了。可这样一来,账不明,就会理不顺,当事人心里的气也不会顺,他们之间的矛盾还会延续。看似功夫外的算账,却是理清事明气散的一个最好的契机。”郁华冰说。

  “法庭审案固然重要,但法庭下的工作一样也不能少。所以,针对不同的案件,我会做好判前疏导、案中调解、判后劝勉、案后回访等各方面的工作。法官不是官,说到底就是一名群众工作者,工作中勤动脑、善于换位思考、不怕多说话、不怕多动腿,这些年来办结的案件没有上访也没有缠访的,我想,大概这也是原因之一吧。”

  “面对案件、面对当事人,‘啰嗦’不一定是坏事”

  利州法院的同事经常开玩笑说郁华冰是全法院最“啰嗦”的法官。但是在接下来的接触中,我们才真正发现这还真不是“玩笑”。

  每天,都会有很多人进出郁华冰的办公室,当然,这些人大多是案件的当事人。这些当事人,有来倾诉的、有来倒苦水的,甚至有来故意找茬的。每一次、面对每一人,郁华冰都会给他们倒上一杯水,坐回到椅子上,面带微笑,静静地听着他们的牢骚、愤懑、不平和委屈。哪怕,当事人说的完全“跑题”,与案件没有一丁点关系,郁华冰都不会露出一丝的不快、一丝的不耐烦;哪怕,这些诉说会耽误郁华冰一上午、一整天的工夫,郁华冰也从不接话、从不打岔。她用心听、用笔记,把当事人的每一个观点都记下来、归纳出来。等到当事人实在无话可说的时候,她会先总结当事人的观点,逐一给出回答,哪些是对的,又有哪些是错的,为什么错,既然错了,诉讼中应该如何面对?今后如何弥补?一席话,常常让当事人心服口服。

  “当事人有话跟法官说、愿意讲给法官听,说明他们对法官的信赖和依靠,这个时候就要学会耐心倾听,这不仅是工作的需要,也体现了法官对当事人的一份最起码的尊重。”郁华冰说,“这样做看似费时、费力,可在倾听中知道了当事人的真实想法,更多地知晓了案件争执的焦点,案件在处理时往往有了更强的针对性。”

  郁华冰“啰嗦”的这个“坏习惯”也延续到了庭审上。

  “其他法官半个小时审理完的案子,她却能够审理几个小时。从原告到被告,每个问题她都会详细的询问,直到双方都点头认可,这也忙坏了我们记录的书记员。”郁华冰的同事们笑着说。

  从对郁华冰同事们的口中,我们了解到她其实不是“啰嗦”,而是比别人多了几分热情、细心和耐心,多了几分对案件的重视劲儿。

  “庭审是一次解决双方矛盾的最好时机,只有详细了解双方当事人最关心和争执的焦点,才能理出清晰的思路,为最后的判决和化解双方当事人的心结作出充分的铺垫。”

  在裁判文书写作上,郁华冰也是“啰嗦”劲儿十足。

  这是郁华冰刚刚审结已经履行兑现,一份长达17页的劳动争议纠纷案件的判决书。案情很简单:12名农民工在一处工地务工,年底没有领到工资,次年又到省外务工,回来讨要工资时,用工方却否认这12名农民工曾在工地务工的事实。在郁华冰的判决书上,农民工怎么说的,用工方怎么说的,证人怎么说的,法律怎么规定的阐述得清清楚楚。在判决书的最后,郁华冰还“别出心裁”从尊重他人的权利、法律的要求、做人的诚实、做生意的诚信给用工方来了一段“劝勉语”。或许是受到了劝勉语的感染,判决书发出的第二天,用工方就自动兑付了拖欠的农民工工资。

  翻开这些年郁华冰保存下来的裁判文书:叙事、认证、说理、释法、裁判、劝勉每一个段落、每一个“章节”无不是通顺、严谨、一气呵成。

  “按我的理解,裁判文书叙事时应该是一篇记叙文、说理时应该是篇应用法学论文,劝勉时更像是一篇‘劝世文’,每一种文体的要素必须齐备,否则这份裁判文书就不及格,”郁华冰说,“这样写虽然要多花些工夫,可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最考验法官智慧的是每每遇到案件有人说情的时候”

  “非常高兴大家能够来参加我们的案件发布会,这件案件的具体案情是……”

  这是一个特殊的“案件发布会”,说特殊,一是案件还在审理过程中,二是参加的人都曾为同一个案子找郁华冰说过情。

  今年2月,郁华冰受理了一起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才刚接手,原告方说情的、被告方说情的,递条子的、打招呼的甚至“放话”的络绎不绝,还真让郁华冰有点应付不过来。

  如何让他们全面了解案情,让说情人的思维回到案件处理正确的轨道上来?郁华冰决定开一个案前的案情发布会。

  于是,原告方的说情人、被告方的说情人,包括原、被告双方各自的律师都被请到了一起。

  郁华冰向他们展示了原、被告双方递交的证据,客观分析了对原告、被告有利的、不利的证据,法院处理依据的法律规定,以及案件可能的处理结果。

  做完这些后,郁华冰轻声说道:“我理解大家的心情,都不想输了官司,可偏袒了一方必然会损害另一方,唯有公正处理,才是原、被告双方愿意接受也乐意承受的。”

  一席话让说情人感悟很多,都觉得自己帮忙下去不但于事无补,反而误导当事人各自错下去,决定反向回去各自做工作。

  郁华冰坦言,工作中经常会碰到像上面这种说情人替当事人求情的事,有电话招呼的,有托人带信的,还有当面跑来说情的,案件刚一到法院,双方当事人往往都要找人来说情。其实这也比较正常,因为毕竟有一些人法律意识还比较薄弱,打官司还比较信奉托关系走后门,把打官司看作是打“关系”。但对法官而言,一定要有底线,千万不能因此乱了方寸,放弃原则。除了公正办案,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还需要法官向“说情人”释法析理,让“说情人”明白事实和法律,知晓案件真相,借助“说情人”来解开当事人的“思想疙瘩”,将“负能量”转化为“正能量”,案件就好处理得多。

  “每个法官都有向团队、向社会输送正能量的责任和义务”

  郁华冰的工作安排是以半天来计算的,上午做什么、下午做什么,计划得清清楚楚。

  每年的结案数都在200件以上,很多时候都是白天审案,晚上写判决书。

  “最多的时候,三周时间结了29件案子”,郁华冰回忆道。

  基层法院案多人少,工作头绪多、负荷重、压力大,“5+2”、“白加黑”已然成了法官的工作常态。“不只是我一个人,其实在我们庭里,从庭长到审判员,每人每周的工作时间都在50个小时以上。”郁华冰坦言。

  郁华冰回忆刚从苍溪县法院调到利州区法院时,因“5·12”地震影响,法院受损严重,院里电脑不够用,她就等到下班后借用同事电脑抓紧写判决书,字斟句酌,常常是夜深人静,繁星满天时,才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回到租住房里简单吃点东西充饥休息。

  “她呀,心里只想着自己的案子,一点都不晓得关心一下自己,有时候夜里两三点钟爬起来,我问她干吗,她说,睡不着,写会儿判决书。”说起郁华冰,与她同住的新同事忍不住埋怨。据同事介绍,有一次是周末,回家看望父母孩子的郁华冰不慎感冒发烧,嗓子沙哑得厉害,为了不影响周一开庭,她猛吃润喉片,大量服药,不顾医生静养休息叮嘱,一直坚持把本周所有的庭开完为止。

  真心才能换得真情。一天下午,开完庭的郁华冰刚走出大门,迎接她的是一阵喧天的锣鼓声和鲜红的锦旗,等候三个多小时的向群英、李一丹和曾丽华等三个因一起劳动争议案胜诉的当事人一下子围了上来。向群英一把抓住郁华冰的手激动地说:“大妹子,我们知道你太忙,不敢打扰你,可我们姐妹几个发自内心的想来看看你,当面向你道声谢!”类似这样的感谢场面,郁华冰记不清有多少回,但她记得,许多来庭里的当事人刚来时自以为是、一意孤行,动辄大吵大闹,但随着案件的处理,法官与当事人间真诚交流、耐心沟通,当事人对法官的误解越来越少,信任越来越多,尊敬越来越多。许多当事人常常事后对郁华冰说:“郁法官,我们不懂法,请不要介意我们过激的言行,从你的身上我看到了法官和法院的形象……”有时一上班,郁华冰也常会遇到“老熟人”,来人常说,不是因为有纠纷,我们不会相识,路过这里,就想着一定要来看看我们的“好妹子”,哪怕就只看一眼,就只说一句话。

  “其实,每名法官都是法院的一个‘点’,而每个‘点’都有向团队和社会输送司法正能量的责任和义务。”郁华冰表示,“法官尤其是基层法院的法官,工作压力特别大、工作特别辛苦。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获得了一些荣誉,就越是要小心翼翼,越是要谨慎做人、做事……”

  郁华冰爱花,尤其喜欢百合的清新脱俗、馥郁芬芳。她在日记里这样写道:“……在践行司法为民的征程上,我要像百合花一样默默绽放、吐露芬芳,把和谐与美好洒遍四周,用最纯净和圣洁的心灵描绘人生!”

  


原文链接:http://scfy.chinacourt.gov.cn/article/detail/2017/02/id/4715704.shtml
法制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政讯通•全国法制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发展促进中心